温州茶如何“煮”出文化味?
添加时间:2009-04-02
出自:谢无忌
浏览:1885次
3月20日,市民们经过市区松台广场时,会发现泰顺“廊桥”一夜之间搬到了身边。这是在我市第七届早茶节上,泰顺县借助制作成廊桥形状的广告牌,以廊桥文化来吸引眼球,推广当地“三杯香”茶叶。
据统计,为期三天的早茶节,温州早茶吃香,总共接待市民3万余人,茶叶销售额达278万元。这其中到底有多少金额是借文化的东风而获得,很难有定量数据。但各地在主打自家茶叶时都懂得:要做大茶叶品牌,茶文化必不可少。
挖掘茶文化
甚有潜力可探寻
西湖边有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有乾隆下江南的传说……
在谈到温州茶叶相关文化发掘现状时,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骆耀平用了3个字:有潜力。首先,温州茶本身并不缺少文化底蕴。“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唐代陆羽在其《茶经》里就谈及我市久远的茶叶种植历史。温州黄汤,是全国少见的黄茶品种之一,清代为贡品。早在1958年,周大风先生在泰顺完成的《采茶舞曲》,突破当时中国唱片史上最高发行纪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每到节庆集会时,龙湾、文成、泰顺等不少地方都有居民以跳采茶舞的方式庆祝。这都说明茶叶及其相关事物已深入寻常百姓生活。
近年来,我市各种茶事推广活动中,文化展示、茶艺表演等也都成为必有节目。但茶文化并不仅限于特定时节的特定活动。温州茶叶还没有全面去挖掘这些散落的文化基因,植入各地茶叶品牌中,让茶叶散发文化味。
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很多:部分温州茶,内部品牌关系还没有理顺,自然使各企业之间没有精力投入文化建设。茶文化发掘是一个长期投入工程,短期内能给茶叶销售带来多少可衡量价值,很难界定。因此,不少农业企业实力有限,心有余力不足。
本文来源:温州日报
[声明] 易茶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参考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