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叠峰茶泉”茶道专用水近日上市
知名饮用水品牌楠溪江叠峰山水研发的新产品——“叠峰茶泉”茶道专用水近日上市。据了解,这是一款专为茶道设计的品茗山泉水。
楠溪江好水茶更香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有别于其它景区的,就是其无与伦比的优质山泉水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耕读文化。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醉心楠溪的江山水诗篇,流芳百世。而“叠峰茶泉”的水源就隐身在楠溪江畔的名山——石蒙尖。
据说,石蒙尖位于楠溪江上游,山中藏有地脉喷泉,被附近山民视为珍品。常有茶友不远百余里登山取水,回城与友人分享。也常闻摄友、驴友经常不畏山道艰险,前往采风、扎营,领略仙林奇景。
1月20日,为一探水源究竟,记者特地驱车前往。石蒙尖出自括苍山脉,千年永乐古道绵延山中,古村掩映,翠拥千峰。“叠峰茶泉”泉眼四周是满山遍野的茶林和国家保护植物——红豆杉。泉眼位于石蒙尖山腰,一股清泉从地脉神奇地喷涌而出,绵绵不断。
晋代山中宰相陶弘景曾在大若岩隐居修道多年,楠溪江各地多有陶公洞府、醉溪、炼丹、烹茶的种种传说,其中就有石蒙尖山泉的故事。石蒙尖当地老人回忆,相传此山有上佳山泉,陶公曾特地从大若岩泛舟至此,缘溪登崖,取水煮茶。
故事已不可考,但千百年来,当地村民取水煮茶、酿酒已成传统,空气中浓香遍野。
成就茶客奢侈风雅
琴、棋、书、画一直被誉为最风雅之事。但现实中,茶的重要程度远远要超过上述四项。
从神农氏以茶解毒的传说出现以来,仅至有唐一代,茶已成为国人不可或缺之物、“比屋之饮”。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到了“累日不食犹可,不可一日无茶也”的程度,甚至专设管理茶业的官署。茶也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仅次于盐、铁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从陆羽编著《茶经》开始,就已确立“茶事十分,七分水功”的茶水关系。茶客对茶和水的要求,到了无比苛刻的程度。一位老茶客说得地道:“最好的茶叶,如果没有最好的水与之匹配,不但不是风雅,那简直就是犯罪。”
茶圣陆羽《茶经》有云:其水,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而且江水须至人迹罕至处取用,井水须取常有人汲取者。而这些珍贵的资源,在工业无比发达的今天,已成为城市中品茗者的奢望。
“叠峰茶泉”是永嘉县楠溪江保健品有限公司“叠峰山水”系列产品之一。为了保护好茶泉的“神圣”和“纯洁”,该公司不但在高山水源地取水灌装,其净化、灌装设备也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超微虑处理系统,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残留物。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该公司为了保护好茶泉在进城路上免遭伤害,水壶外加避光、防尘的无纺布袋,全程采用特制的密封空调车运输。
一位“叠峰茶泉”发烧友感慨:“在城里的茶楼,能够喝到如此金贵的好水,是风雅,但更是一种奢侈。”
名人烹茶尤重好水
水好茶更香,并非叠峰山水杜撰的噱头。
自唐以来,嗜茶的名人对水的选择,几乎挑剔到“无好水不品茗”的地步。
白居易一生嗜茶,自称“别茶人”,因爱庐山香炉峰下云水山泉,特置草堂定居,“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
唐人刘伯刍提出宜茶之水有七处,陆羽辨其真假,重新编排天下二十处好水座次,提出“楚水第一,晋水最下”,其中第一为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二十为雪水。
宋人黄庭坚认为以寒泉深处水为上;欧阳修专著《大明水记》论烹茶用水;陆游以动手烹茶为乐,诗曰“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著有《茶谱》,推崇“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扬子江心水”、“庐山康王谷水帘水”。
乾隆皇帝鉴水最有独到见地,曾精制一银斗,出必随身,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称重,按水的比重从轻到重排出优次,最后认定北京玉泉山水最轻,是天下第一泉。
引领茶楼点水风潮
“叠峰茶泉”上市后,在温州高档次、高品味的茶楼迅速成为挑剔茶客的新宠和至爱。原来到茶楼的品茗者只买茶叶、买茶点的消费方式被迅速打破,开始了“点水”消费。
在望江路赤碧茗茶馆,一位茶客感叹:“好泉出好水,水好茶更香,无可非议。”赤碧茗有10多个包厢全部都陈列“叠峰茶泉”。客人“点水”消费已成习惯。
连日来,记者晚间在江滨路一带茶楼随机采访。有近8成的茶客表示,知道泡茶应该用好水,特别是新鲜的山泉水。有6成以上的茶客表示知道现在茶楼里有茶道专用水“叠峰茶泉”,并且大多数茶客表示愿意接受“点水消费”这一新模式。
水质“轻、洁、柔、活”的“叠峰茶泉”已成为温州泡茶用水的首选品牌。目前,温州市区高品位茶楼均有“叠峰茶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