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石阡县和平村农民杨祖阶一直忙着在自己的茶园里采摘鲜嫩的茶芽,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茶芽发了,我们村里的乡亲们又可以到‘绿色银行’里取钱了。”茶园深处,不少茶农正忙着修剪茶枝或采摘茶籽,一片繁忙景象。杨祖阶说:“茶园里一年四季都有事要做,春夏卖翠芽,秋天卖老茶,冬天卖茶籽,长在山上的茶园,一年四季卖的是风景。除了卖茶叶,茶园观光旅游项目,也可以挣钱,这比打工要靠得住哟!”
杨祖阶新规划的茶园有600亩,他表示,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干,是因为有财政部支农资金的扶持。中央财政去年下达我省9000万元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省财政厅及时同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把群众最企盼的事情摆在了财政支持的首位,由此确定整合资金的投放范围和突出支持重点,一改过去支农资金使用上的“遍地开花”、“撒胡椒面”的分配格局,把“好钢”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形成了“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使用格局。推行以县为主的支农资金整合使用,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合后的资金,直接打包、归类、切块下达到县,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并通过各种财政杠杆,引导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拓宽支农资金渠道。
按照财政部“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和“整合资金、集中财力、重点扶持”的原则,贵州省选择了具有优势特色的茶产业作为支持发展平台,确定了凤冈、湄潭、正安、务川、德江、石阡、都匀、贵定、雷山和丹寨10个县(市)为实施主体。10个县(市)拟规划茶园面积200万亩,占全省规划面积500万亩的40%,其中规划茶园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市6个,是我省茶产业规划面积最大的两个集中连片区域。同时,将茶产业项目实施县全部纳入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范围,省级试点县达到17个。
在支农资金整合的过程中,贵州省财政厅还创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实行“省宏观指导,项目县自主选择”的管理模式。即省协助项目县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评审,只规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的重点环节,不规定资金的具体投入方式。各项目县可采取贴息贷款,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多种投入手段。项目资金的分配采取“因素算账、切块下达”的方式,即资金的分配按各项目县当年认领的茶园建设面积、贫困状况、工作绩效等因素,按一定的权重将补助资金切块分配到项目县;要求项目县以茶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整合各项支农资金投入。建立绩效考评奖补制度。由于项目实行了目标、任务、资金和责任“四到县”制度,贵州省财政预留项目20%的资金,对通过绩效考评任务完成较好的县进行奖补等。
截至上年底,10个县(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施方案中安排整合资金6.2亿元,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投入3.72亿元。丹寨县农村信用社现在每年为茶农或企业发展茶产业项目办理总额度为2000万元的贷款;凤冈县成立现代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主要为茶产业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茶叶种植大户的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福建的昌裕公司投资上亿元进入石阡县建茶园和加工厂,从事红茶生产;湄潭的陆圣康源公司投资3980万元,新建年产300吨茶多酚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开始投产……目前,我省计划实施建设的27万亩茶园和5000亩茶树苗木繁育基地已全部完成。
通过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贵州省茶产业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形成了产业规模,真正起到了让农民增收、让农业发展的牛鼻子作用。在最近举办的广州茶博会上,所设的14块绿茶金奖全部被贵州包揽,这14块金奖又全部来自茶产业项目县,其中凤冈6块、湄潭和正安各获4块。
由于贵州省“以支农资金整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带动支农资金整合”的发展思路在茶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得以成功实践,引起了财政部的重视,派专人到贵州考察和调研,进一步肯定了我省的工作成绩。在财政部对各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进行的综合考评中,我省进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3500万元。该资金财政厅已按财政部要求,继续安排用于10个项目县(市),规划实施建设茶园面积9.62万亩,整合资金1.66亿元。
据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安排我省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将继续用于支持10个县(市)的茶产业发展,根据各县申报,明年计划安排10个项目县(市)建设茶园面积24万亩,安排部分资金支持茶园管护、茶产业市场、加工企业的配套建设及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茶园建设面积明年将达到150万亩以上,拟增加3到5个县作为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