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07年茶产业概况

编者按:

    云南普洱茶在2007年经历了众所周知的风风雨雨,在普洱茶产业的历史上,会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行业内外的众多机构和人士,为普洱茶的发展做出了大量的极具价值的工作,在政府方面,各产区的茶办(创新办)更身处一线,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普洱市是云南普洱茶的传统中心产区,普洱市委、市政府将茶产业作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来打造,以普洱茶为重点的茶产业在普洱获得了长足、快速的发展,作为发展普洱茶产业先锋的普洱市茶办,在这一年中,通过上下一心的卓越努力,得到的成果无比丰硕,使我们看到了普洱茶产业的基石是如此坚固,普洱茶产业的前景也会更加辉煌。以下是普洱市茶办(创新办)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也许我们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千百万茶人共同努力,但这些数据和这些鲜活的辛劳,无疑会使我们回望2007年这一重要刻度时,倍感欣慰、充满信心。

普洱市茶办(创新办)2007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2007年上半年,普洱市茶办(创新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茶办(创新办)的职能作用,团结带领各县(区)茶办(创新办)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了全市茶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基本情况

    茶叶产业,特别是普洱茶产业是我市的传统特色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着眼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把茶产业打造成全市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构想,将茶产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全力打造,推动了全市以普洱茶为重点的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240万亩,其中:现代茶园83.9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136万亩,新种植茶树林面积20.1万亩。茶叶产量达4.8万吨,同比增长35.2%,产值达15.1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农业产值8.65亿元、加工产值4.91亿元、营销增值1.51亿元。

    根据市委、政府把茶产业打造成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首的发展战略,我市"十一五"期末茶产业的奋斗目标是:茶园面积达360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24万亩,茶树林100万亩,古茶园18.2万亩,野生茶群落117.8万亩。茶产业产量达8万吨,普洱茶6万吨,名优绿茶1万吨。总产值达12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5亿元,工业产值66亿元,流通产业产值13亿元。

    2007年主要目标任务:现代茶园新发展面积10万亩,茶树林20万亩,茶叶总面积达270万亩。茶叶产量5.5-6万吨(其中普洱茶4万吨)。总产值达4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5亿元,工业产值10.5亿元,流通产值4.5亿元。截止今年6月30日止,全市茶园总面积达91.5万亩,其中:新植面积7.6万亩;新种植茶树林14.8万亩。全市茶叶产量达22617吨,同比增长53.02%。茶叶总产值14.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0.0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3.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01亿元。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种茶农户户均收入4216元,人均收入782.5元。茶产业已真正成为支撑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全市茶农已经开始享受到茶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实惠。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发展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区),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均有一名领导分管茶产业,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二是突出重点,抓好茶叶生产各环节工作。在基地建设方面,重点抓规范化种植和良种推广工作,加大对现有茶园面积地科技管理,增加产量,提高茶叶的品质。在加工环节方面,按照现代食品安全生产理念抓好茶叶的加工,制定加工技术规范标准,改造生产车间,更新设备,改善卫生条件,进行QS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着力打造普洱茶、名优绿茶两大品牌。打造普洱茶品牌方面,市茶叶协会制定发布了行业性企业标准,举办《标准》培训班,并对全市普洱茶企业贯彻《标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四是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政府统一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北京、广州、上海、昆明等地举办的各种茶叶博览会、交易会,加强品牌宣传,推介优质产品,取得明显效果。

    五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市级确定重点扶持10户左右的龙头企业,县(区)级确定重点扶持1-2个龙头企业。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普洱茶的复兴推动了我市茶产业的崛起,促动了整个普洱经济的发展,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茶叶成为普洱重要支柱产业。但在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非普洱茶原料流入我市,假冒伪劣普洱茶扰乱市场秩序

    今年,我市成功举办"一节两会一庆典"、"故宫百年普洱贡茶回归"等系列活动,普洱茶市场持续升温,社会资金不断涌入,茶叶市场价格不断走高,由于利益的作用,四川、贵州等地中小叶种茶叶流入我市冒充普洱茶原料,个别产商已经压制了部分产品,严重地损害了普洱茶质量,扰乱了普洱茶市场秩序。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近年来,茶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产品品种也大量涌现。但缺少能在产供销各环节都占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没有能够真正代表我市茶产业形象的知名品牌,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以广州南方茶叶批发市场为例,在该市场5000多户的茶叶经营户中,近80%以上的商家经销普洱茶,在所经营的普洱茶产品中70%以上的产品属勐海"大益牌"以及勐海周边地区生产的产品,我市的普洱茶品牌在广东市场上知名度不高。我市茶叶流通交易市场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茶叶交易市场设施简陋、交易方式落后、交易额低、功能不完善,期货、拍卖、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还远不能适应生产和流通,尤其是建立现代物流业的需要。部分茶叶生产企业未建立完整的销售网络,甚至根本不搞市场开拓,坐等客商上门,低价销售茶叶。小规模生产企业多为家庭式、作坊式的传统小农经营方式,生产停留在初加工水平,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远没有达到对茶叶进行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茶产业聚集效应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哄抢普洱茶原料事件屡屡发生

    由于今年春茶价格大幅度上涨,加之历史的原因,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关系未得到较好的处理和兼顾,导致我市各县(区)不同程度出现了茶农到茶地哄抢鲜叶、拒交鲜叶事件。全市范围内共发生 6起大的抢采或拒交鲜叶的群体性事件,涉及4个县8个乡、镇。其中,江城县发生3起,涉及康平乡、国庆乡、加禾乡;澜沧县发生1起近千人大规模哄抢和平茶厂茶地鲜叶事件,涉及谦六乡、木嘎乡、邦崴乡,公安机关已对4名聚众哄抢的涉案村民采取刑事拘留;孟连县发生1起;景东县发生1起。

    (四)掠夺性、毁灭性采摘古茶现象突出,野生古茶树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成功运作,茶叶价格特别是古茶树茶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少数人唯利是图,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以杀鸡取卵之恶劣行径强采盗伐,致使野生古茶树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我市重要的古茶树资源和珍贵的种质资源库面临严重危机。砍伐最为严重的千家寨出现大面积古茶树损毁,近1000棵古茶树遭到砍伐,景东自然保护区也有100棵左右遭到砍伐,澜沧、孟连、西盟等县的古茶树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各级森林公安机关自今年1月开始,先后在野生茶树群落分布较密集地区开展了打击治理专项行动,查处违法采集野茶树案件40起,立为刑事案件9起,刑事拘留9人;林政案件31起,处罚36人。

    (五)茶树林种植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发展茶树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但部分县区领导认识不足,宣传发动不到位,种植区域选择不合理,挖塘种植不规范。加之管护资金不落实,管理比较粗放。造成了部分地区长势不乐观,成活率低的情况。

    (六)弃桑、弃烟种茶,茶产业同其它产业出现了争土地、争劳力的情况

    由于茶叶价格不断走高,茶叶种植管理不很复杂,部分县(区)农民出现了弃桑、弃烟种茶,茶产业同其它产业出现了争土地、争劳力的情况。因此,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个产业的发展应统筹考虑,合理规划。正确处理好发展茶产业与做好其它中心工作的关系。

    四、下半年工作意见

    当前,我市茶产业虽然已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但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看,其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就我市的茶产业目前的情况分析,虽然发展速度很快、增长率很高,并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由于构成产业链的很多环节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产业内部各个环节和层次间的运作机制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程度都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必须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将茶产业的发展与全市、与各县(区)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茶产业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塑造茶形象,创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打造茶城市,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目前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注重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确保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着力抓好高优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建设,为茶产业发展打牢基础

    按照区域布局、连片开发、机制创新、项目化运作的要求,稳步推进高优生态茶园基地建设。机制上采取重点以龙头企业建基地的形式运作,市级优先给予立项扶持。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促进茶园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依托茶叶龙头企业按质按量的建设好有机茶园,并获得国际认证。

    二、积极培植加工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全市确立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品牌的茶叶龙头企业,政府给予必要扶持,通过做强企业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鼓励茶叶龙头企业,采取合理的方式,与现有的基地、茶叶初制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逐步理顺企业、基地及茶农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产业、企业及茶农共同发展。

    三、加强品牌打造力度,充分发挥地域品牌对销区的冲击作用

    品牌对市场拓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要做好"普洱茶"和"名优绿茶"两个普洱的地域品牌打造工作,这直接影响到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树立企业品牌,尽快使一些企业的产品成为知名品牌,拓展市场空间,开辟新的茶叶市场。

    四、加强古茶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全市古茶资源丰富的优势

    古茶树资源是我市茶叶产业特有的资源优势,要加强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工作,做好古茶资源重点保护,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提高茶农的保护意识,做到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我市茶产业的资源优势

    五、重视市场对产业的拉动作用,积极抓好市场拓展、市场建设和市场管理工作

    积极扶持茶叶龙头企业运用品牌的功能作用,建设销售网点,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建立市内的茶叶市场,发展产区的销售平台,为全市的茶叶发展建立销售平台;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促进茶叶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全市的中心平台作用。

    六、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强化科技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加强市级科研机构建设,充实科技队伍,重视对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培训,不断改善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工作条件。支持、鼓励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和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提高茶叶附加值。

    七、建立健全茶叶产品卫生安全质量监管体系

    加强监管,做到管理规范,按标生产、依法治茶,确保茶叶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指导和引导茶叶企业按标生产、规范管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八、加强茶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产业发展的职能作用

    重点抓好茶叶科技的推广、培训及茶文化的研究工作;积极组织市内企业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扩大销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招商引资。

    九、加强领导,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狠抓落实

    市、县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来狠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充分整合政策资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茶产业的发展。

    十、切实有效抓好茶树林基地建设

    建设茶树林基地是实现我市"以茶名市、以茶富市、以茶兴市"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种植茶树林是沿用普洱历史上特有的"林茶间作"方式,应用现代茶树栽培技术,在荒山、荒地和次生林中直播或移栽茶苗所营造的一类新型林茶间植林,是丰富我市世界茶源和最早栽培茶树地区的重要体现。种植茶树林,形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既能保持水土、蓄养水源、绿化荒山荒坡,又能成为一道独特、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具有长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有效工作措施抓落实。种植管理茶树林,要严格按照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制定的《茶树林种植技术管理规程》作业,坚持因地制宜,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验收,做到种好每一亩,管好每一亩,见效每一亩,种好茶树林,造福子孙后代。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紧抓住当前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加快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大事来抓,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力求在茶叶的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努力开创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七年七月十六日
 
作者(来源):普洱市茶办

更多关于产业 概况 市场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