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顿,不应成为国茶竞争力落后的遮羞布
面对中国茶产业竞争力的落后,近来流行一种时尚,几乎所有的人,都热衷于拿“立顿”来说事。
似乎大家觉得,输给“立顿”这样发达国家的顶尖级公司,才能让人接受。殊不知,中国茶产业的真正对手,并不是立顿,而是像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甚至越南这样第三世界国家。
无意中,“立顿”成了一块掩饰我们茶产业落后的遮羞布。
即使这样,我们也无法忽略这样一些事实: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印度茶叶均价是2.7美元,而斯里兰卡茶叶均价是3.4美元。我们的茶叶,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
印度只用相当于我国一半的茶园,却生产出与我国相等的茶叶产量。我国茶园面积,接近全世界的一半,产量却只有世界的1/4。
在斯里兰卡茶叶成本中,与劳动力相关的,约占总成本的56%。而中国名优茶成本中,要远远高出这一比例。斯里兰卡茶叶出口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茶叶出口量的22%。在全球茶叶贸易格局中,斯里兰卡举足轻重。位于斯里兰卡科伦坡的茶叶拍卖中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取代了称霸多年的伦敦拍卖市场。
在茶树良种推广上,世界主要产茶国都已经将产量高、质量好并且有利于机采的无性系良种,作为茶树种植的主体。非洲的产茶国几乎100%采用的是无性系品种,斯里兰卡达到55%,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为30%,而中国仅有25%。
相反,倒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茶园面积减少,在茶叶生产上,无力与我们竞争。
以绿茶生产大国日本为例,1975年日本茶叶产量一度达到10.54万吨,是日本历史上的最高纪录。随后,逐年递减,目前不到9万吨。而日本人茶叶消费却在逐年上升,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2005年日本进口茶叶超过5万吨,完全要依赖国际茶叶市场,才能满足本国需要。我国的台湾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即使像立顿这样的国际茶业巨头,在中国市场上只有1.3万吨的销量,只占中国茶叶总销量的1.2%。与其说立顿在与中国茶争夺中国市场,不如说它在与可口可乐、雀巢等公司,在争夺年轻消费者。
可见,中国茶产业所面对的、真正的、长期的竞争对手,并非发达国家和他们的企业,而是和我们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产茶大国。
就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茶产业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我国的茶产业,长期受困于小农经济,无法在与大市场对接上取得突破。而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如斯里兰卡茶叶生产和加工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22家大公司为主,控制茶叶生产、加工、销售,高度整合产业链。他们拥有404个规模化经营的茶园。
二是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基础,组成产业链运行模式。政府成立茶园小规模经营农户发展局,从资金上对小规模农户进行扶持。农户生产鲜叶卖给茶叶加工企业,价格取决于上月拍卖市场成品茶的均价,均价68%作为鲜叶的价格。这种模式很好地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
可见,在茶叶生产工业化程度上,中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不如我们的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
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