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市场暴利与现状调查
商家卖茶叶的同时“卖的也是良心”
没有统一的等级标准使鉴别成难题
国内茶企缺乏自主品牌意识和举措
知名品牌缺少政府引导和帮助很难形成
核心提示
8月28日,西安市工商局公布第二季度食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西安市场被抽查的茶叶近半质量不合格。业内知情者透露,仅同一种铁观音茶,最便宜的每斤卖五六十元钱,最贵的却能卖到四千元以上——
9月13日,周末。
家住西安市高新区的胡先生到东郊轻工市场旁的茶叶市场买茶。看到同一种茶的价格相差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他有些拿不准。最后,在一位茶叶店老板的推荐下,他狠心花1000多元买了一斤铁观音。事后,一位开茶馆的朋友看到他买的茶说,这种茶批发价每斤大约120元。
茶叶市场之乱
行业管理不健全产品标准不易操作
“茶叶市场一直比较乱,全国各地都一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彦峰这样描述国内的茶叶市场,“茶叶产品种类因生产地、茶园管理标准、制作方法等原因,导致茶叶的品种非常繁杂,茶叶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使茶叶行业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局面。”
王彦峰表示:“在茶叶行业流传着一句话,商家卖的是茶,也卖的是良心和人品。在流通过程中,茶叶的好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正因此,一些不法茶商为牟取暴利,以次充好,欺骗顾客。”
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繁荣,各地纷纷建起茶叶城或茶叶批发市场,基本都由个体商户组成,存在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欺诈顾客、以次充好的情况。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依据《茶叶卫生标准》来判断: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异臭,无霉变。类似的“标准”描述,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难以理解和应用,导致“标准”在定价、交易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操作过程中的标准缺失。“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等情况,严重影响行业形象和消费者需求。”
8月28日,西安市工商局公布的二季度食品商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西安市场上被抽查的茶叶合格率仅为53.3%。
西安市工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该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全面清查,依法处理,部分不合格产品被要求退出西安市场,“提醒消费者要注意对比查看,选购标签内容清晰齐全的产品,保证内在质量安全”。
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位负责人说,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等级标准,茶叶的鉴别就成了一个难题。虽然技术监督部门每年会对市场上的茶叶进行一两次抽检,但主要是检查农药含量是否超标,包装是否符合标准等,对于茶叶质量的抽检力度,则由于检测手段等原因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流通中的暴利
同为碧螺春价格相差近10倍
“茶叶市场的混乱,让很多人有了钻空子牟取暴利的机会”,一位多年从事茶叶批发的商人透露:“整个行业都是这样,不钻空子就无法立足,因为利润和竞争力成正比。”
一位茶叶店老板告诉记者,一款碧螺春一般的报价是每斤95元,遇上懂茶的顾客60元就成交。同样的品种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至少卖180元。还有十几元的,就是口感质量较差。
大兴西路一家茶店,仅铁观音就有七八种,价格相差悬殊,最便宜的每斤70元,最贵的每斤要价1000元左右。两名顾客看中了标价800元每斤的福建安溪产铁观音。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每斤250元成交。顾客走后,老板笑着对店员说:“这两个买茶的肯定是外行。”注意到记者在场,老板不再说话。
王彦峰透露:“许多饮茶者都知道碧螺春,这种茶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品质最好,价格也不菲,上等茶叶每斤能卖几千元。但不懂茶的人,只知道碧螺春有名。由此,不少茶商就将四川等地产量大的便宜茶叶,用碧螺春的加工工艺制作,这样的茶叶与真正的碧螺春相比,感官上根本看不出差别,但价格相差近10倍。”
一位长期从事茶叶批发生意的老板私下向记者表示:一些茶商收购质量较差的茶青,价格往往低于每斤50元,以4斤茶青出1斤茶叶的比例计算,1斤茶叶的成本不到200元。加上炒制、运输等费用,每斤茶叶的成本不会超过300元。随后,如此“新茶”上市,被贴以“西湖龙井”的标签,每斤报价往往达到800元甚至更高。如果采购的是陈年茶叶,其批发价每斤只有5~6元,经过处理变成“新茶”后,每斤最高售价可达100元。
对此,西安市物价局工农业产品价格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市场上商品价格的确定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政府监管,产品的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商家和厂家不得随意抬升或者下调价格,目前西安水的价格就是这种方式。第二,政府指导,这类产品由物价部门制定指导价格,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厂家和商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上下调整。第三,市场调节,这类产品的价格主要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确定,物价部门一般不进行干预。茶叶属于普通商品,因此,目前市场上不论是一般的茶叶还是高档茶叶,价格都是通过市场调节的。物价部门对茶叶的价格基本上不进行监管。
缺乏品牌意识
全国7万家茶企约1000家注册品牌
“我国的茶叶其实大多‘有姓无名’,很多喝茶的人根本记不住茶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普通喝茶者对茶叶的区分不是从品牌着手,而是从茶名辨别。一般情况下,消费者选购茶叶只是询问诸如铁观音还是毛峰,而不是询问是什么品牌的铁观音或毛峰。”对于茶叶市场的现状,王彦峰担忧地说,“中国茶叶种类比较繁多,拿碧螺春来说,这种茶叶其实只有一种名字,但实际上又被人为地分为御品碧螺春、贡品碧螺春、特级碧螺春等名号,这种情况说明,中国的茶叶企业缺乏品牌意识。”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且缺乏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去年,全国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约3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联合利华立顿这一家茶企年产值就达23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茶叶总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茶企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的7万家茶企,注册自己品牌名称的仅有约1000家。
茶叶行业目前多、乱、弱的特点,导致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消费者购买缺乏依据和方向,国内的茶产业“有名茶,无名牌”。面对这种情况,许多茶行业的资深人士基本达成共识,即推行品牌化才是茶企和行业的出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王彦峰介绍,好茶叶色泽较润,较鲜艳,灰蒙蒙的茶叶相对质次。存放条件也很重要,比如绿茶要求在密闭阴凉的地方存贮。颜色太绿的茶应注意,说明杀青不够,不是加了色素就是用铅桶滚过。可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些清水,取一两片茶叶,轻轻一搓,如果掉色,就表明是上过色的茶叶。
打破行业困局
茶企细分市场政府引导帮助
面对国内茶叶市场的乱象与监管的缺失,中国茶企该何去何从?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表示,有些国有茶企没能建立良好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资金匮乏等问题导致品牌缺失;民营茶企大多偏小,生产能力有限。北方人爱喝花茶、南方人爱喝乌龙茶,针对不同的区域需求生产不同的茶叶——本来就普遍弱小的茶企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形成全国性知名品牌的一大障碍。
此外,影响茶叶质量的因素很多,比如出产季节、采摘日期和气候、制作工艺、存放时间的长短等,也是影响茶叶品牌发展的原因,因为品牌所代表的是稳定的、长期的、统一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王彦峰表示,针对目前的现状,茶叶行业的领先企业纷纷结合自身基础和优势,摸索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逐步树立起品牌。推广品牌之前,应先结合企业情况和产品需求特点,建立明确的品牌核心价值,作为品牌推广和品牌形象建立的中心和出发点。
一位高校专家表示,在整合地区茶业资源,做大企业规模和实力、优化经营管理模式、集中力量打造能够代表地域、具有竞争力的知名茶叶品牌方面,离开地方政府的强力引导和人、财、力的帮助是很难做到的。相信在茶企和政府的通力合作下,中国茶叶的品牌战略将得到空前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于品牌打造,一方面要不遗余力、不失时机、不惜工本,同时你也要承认一个时间过程,我们可以加快,但是无法逾越。”(王涛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