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挺起绿茶出口的脊梁

  浙江检验检疫局帮扶茶叶出口企业突围

  西湖龙井名声在外,但浙江不仅仅有龙井,还有很多“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出口品种:珠茶、眉茶和蒸青茶。虽然与动辄上千元一斤的西湖龙井相比,其价格相对低廉,但正是它们撑起了浙江绿茶出口的脊梁。作为全国最主要的茶叶出口省份,浙江年出口茶叶近20万吨,货值达到3亿美元。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国内外市场需求购买力下降,出口茶叶形势越来越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随即抬头,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专利技术标准等种种国际贸易壁垒更是频袭出口企业。浙江茶业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受到不利经济形势和贸易壁垒的双重夹击。

  遭遇多重技术性贸易措施

  从去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出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茶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去年2月份美国FDA套用EPA法规标准突然对我国多批出口至美国的茶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虽然经过多种渠道努力交涉,FDA最终口头承诺不再对我出口茶叶进行扣留,但美方已开始着手制定相应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与此同时,欧盟、日本等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茶叶中的检测项目,欧盟对输欧茶叶农药残留标准进行了更新,新增了170余项农药残留项目,大大提高了茶叶市场准入门槛。一直以来欧盟及意大利都没有茶叶中铅含量的限量标准,意大利方面是根据FAO/WHO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每人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采用假设和主观估计的方法来认定我出口茶叶中铅含量过高。虽然意大利方面所采取判定依据缺乏科学性,中方也多次就此与意方进行交涉,但可以肯定的是,欧盟相关国家对茶叶中重金属已经越来越关注,并已成为影响我茶叶出口欧盟的又一项新壁垒。

  强化备案确保源头安全

  要解决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问题,做好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工作是关键。浙江检验检疫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企业真实申报,种植管理到位,出口茶叶原料来源明确,检验监管部门可追溯管理。

  该局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紧密型基地模式。举办多期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植保员培训班加强基地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使企业对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对茶叶备案基地采取日常监督和年审的管理措施,并结合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工作,掌握了备案基地的农药和化肥使用情况。与此同时,检验检疫人员多次深入企业宣传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基地备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高出口茶叶加工企业对出口茶叶基地备案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促使企业建立起完善的茶叶种植基地农药管理制度,对种植基地农药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使用,并做好农药采购、使用记录。

  在积极探索一套符合出口大宗茶基地备案实际的备案管理做法的同时,该局主动谋求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在茶叶种植和加工较集中的区域,建立和完善“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化“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运行模式,确保基地原料的质量安全。目前,在该局辖区的两大茶叶主产区绍兴和杭州,检验检疫部门都已经和当地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建成了3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打击掺杂使假维护品牌声誉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茶叶行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茶叶掺杂使假现象有所抬头。

  为了根治掺杂使假问题,该局把出口珠茶数量最多的绍兴辖区作为整治的重点。从去年9月份开始,代号为“珠茶安全—08行动”的珠茶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在绍兴地区展开,绍兴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内21家出口珠茶企业实施“地毯式”的突击检查,重点检查了出口茶叶企业收购的精茶和毛茶原料的质量状况、重点工序的生产状况、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企业的严重违法行为,给予了吊销企业出口卫生注册证书的处罚。

  今年以来,在出口珠茶的主产区绍兴,绍兴检验检疫局深入出口茶叶企业,开展打击违法、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非食用物质的专项整治,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一方面加强源头管理,积极落实原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要求出口茶叶原料必须来自备案基地,企业必须建立原料收购制度、原料检测记录以及合格供应商评估登记制度。另一方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出口茶叶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结合诚信管理体系,建立“红黑名单”,并建立出口茶叶质量举报、申诉制度,设立专人接受投诉。同时,对原料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企业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从而进一步确保进厂茶叶原料质量的长期稳定。

本文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更多关于浙江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