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寻找茶产业的升级路径
“浙江省茶叶栽种面积超过200万亩,年生产茶叶15万吨,其中各类名茶5万吨以上,总产值达49个亿。浙江以占全国10%的茶园面积,生产出占全国总产量15%的茶叶,取得了全国茶叶22%的产值。”《市场导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悉上述数据。各项数据显示,浙江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省。
名副其实的茶叶大省
茶产业已经成为浙江不少市县最具有成长性的农业主导产业,如松阳围绕打造“中国绿茶集散地”、“浙江绿茶第一县”等目标,茶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县有8万人从事茶产业相关行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我省茶产业正处在从“产茶大省”向“产茶强省”转变的时期。
一片茶叶虽小,但它衍生的价值很大,延伸的产业链很长。休闲旅游、食品、医药等产业,大力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目前浙江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做好茶产业链的延伸、茶品牌、茶文化、茶旅游文章,是浙江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认为:我国未来茶园面积要根据市场需求稳步发展,将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放在首位;名优茶的发展今后要立足于生产一芽一二叶的优质茶;要提高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推进茶叶连续化、清洁化加工;要继续重视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水平;重视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开辟茶叶新用途,开发基于功能成分的终端产品,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浙大茶叶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也提到了另外一点——提高茶农积极性。调动茶农积极性,最精炼的概括就是要给他们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各地就要落实各项重农扶农政策,稳定茶叶生产,着力打响“浙江绿茶”品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宽茶叶销售渠道;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茶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除此还要健全完善环境保护、农资支持、质量监测、产品认证、技术培训、技术保障等服务体系,重视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壮大茶经济。
与现代科技“联姻”
名优茶成为对茶产业贡献最大的产品;茶叶新产品开发加快,促进茶产品升级,茶饮料年销售量达到600万吨;茶的健康功效不断被揭示,茶天然产物的制备与利用也取得重要进展,并有望成为茶产业发展新的生长点。随着 “康师傅”、“娃哈哈”、“统一”等茶饮料的快速进占市场,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传统茶产业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其实不然。茶饮料和茶产业本身是并不冲突的。同样出于对茶产品的喜爱,前者的消费对象更多的是年轻群体,方便又快捷,而后者相对而言可能是一些中年人。当到达一定年纪后,坐在办公室泡上杯茶,周末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出去喝喝茶,可能你更享受这样的生活。因此,出于消费人群的不同,茶饮料和茶叶产业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茶饮料其实是茶叶成功实现增值的一个典型创新例子。现在的茶叶都是杯泡热饮,能否在加工过程中创新技术,变杯泡热饮为冷饮?变为茶蛋糕,变为茶饼干?把传统的喝茶变身为吃茶、用茶,这样我省的茶产业链就能不断延伸,茶产业发展就大有可为。
寻找升级路径
目前浙江的茶园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明显改观,茶叶加工特别是名优茶加工由手工走向机械化、连续化,但机械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手工的消失,从管理和艺术角度来看,茶叶加工机械化和手工两者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然而目前还存在茶树良种比例较低、茶叶采摘劳动力紧缺、加工机械化水平不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面临着国内外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和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等方面的挑战。
作为茶叶大省,我们在寻找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好的做法,不少地方都开始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
本文来源:市场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