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城普洱城新貌

日新月异的思茅南部新城

 

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开幕式暨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庆典

    普洱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在4.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思茅区和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九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宛若十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其中,哈尼、彝、傣、拉祜、佤、布朗等14个世居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共257.63万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这里历史悠久,汉代先后属益州刺史部哀牢地和永昌郡,南诏时期属银生节度范围,宋代分别属永昌府和威楚府。清朝雍正七年置普洱府。1913年裁府留道,1929年废道,设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1949年8月,成立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4月改为云南省宁洱区人民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3月改为云南省思茅专员公署。1971年1月改称地区。1978年5月成立思茅地区行政公署。2003年10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地区设立思茅市。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这里是“一眼望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神奇宝地。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总长486千米,昆曼大通道从这里穿过,直达曼谷;澜沧江、李仙江、南卡江三条水路从这里流出通往国外,使普洱成为祖国腹地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陆路水路主要通道。

 

 

    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全年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无霜期在315天以上。海拔1400米以下热区面积2.8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热区面积的28·6%,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热区。最适宜种植茶叶、甘蔗、橡胶、咖啡、水果、香料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和经济林。

    这里满目苍翠,林海茫茫,是云南“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缩影,哀牢山、无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远江、菜阳河、糯扎渡、 山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牛洛河、松山、西盟龙潭等10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像绿色的珍珠,散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全市森林覆盖率64.9%,活立木蓄积量2.2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蓄积量81.8立方米。林木年净生长量861.1万立方米,5600多种高等植物,70多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1000多种药用植物和470种动物在其间繁衍生息,造就了这片全国少有的林木速生丰产区。

    这里是怀金藏银的“聚宝盆”,据勘查,全市下埋藏着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稀有矿藏10多,矿产地600余处,金、铁、钾盐储量位居全省首,还有铅、锌、银、铜、锡、镍、钴、铬、钠、石、煤、石油储量也十分丰富。这里江河纵横,聚蕴电,是全国水电富能区。水是普洱的优势资源之,无论是奔涌的江河、飞流直下的瀑布、潺潺的溪,还是幽美的龙潭、热浪滚滚的山泉都透着灵性、泽着丰富的生物,资养、哺育着勤劳淳朴的人民,河、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及一百多条支流纵贯南,造就了普洱得天独厚的水能优势,水电蕴藏量达万千瓦,占全省的29.57%,可开发206万千瓦。

 



丰富的矿产资源

 



丰富的水利资源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作为祖国西南沿边城市的普洱,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勤劳善良的普洱市各族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使普洱这片苍海桑田变化雕琢的灵秀山水,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市呈现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边疆防线巩固、民族团结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5元提高到2007年的588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6.09亿元比1978年的0.32亿元,增长了328.2倍;财政总收入达到11.10亿元比1978年的0.31亿元,增长了35.0倍;实现财政支出55.8亿元比1978年的0.57亿元增加了55.23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8.42亿元和142.12亿元,比1978年的18亿元和0.97亿元分别翻了7.4和7.2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9亿元比1978年的1.36亿元增长了30.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0元,比1990年的1351元增长了5.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155元比1978年的60元增长34.9倍;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97‰。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衣着从“一衣多季”变成“一季多衣”,颜色从“灰蓝”变成“五彩斑斓”;饮食从过去的“求饱”向现在的“求好”转变;居住环境由八十年代初期的“低矮的平房”变成了“舒适的楼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5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0.41平方米。人们的出行从步行、自行车向拥有摩托车、电动助力车、汽车逐步转换,旅游渐成时尚,感受外面的世界已不再是一种奢望。全市拥有民用汽车6.4万辆,摩托车拥有量达21.5万辆,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摩托车拥有量达37辆。人们日常用品从70年代的百元级“四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到现在的万元级的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从这伟大的变革中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

 



别墅群

 



古道人家已建成欣欣向荣的新农村

更多关于中国 茶城 普洱 城 新貌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