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青工艺对普洱茶品质滋味的影响
添加时间:2008-01-03
出自:声声曼
浏览:3099次
一般毛茶,包括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有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的普洱茶,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便是干燥,毛茶因其不同的干燥方法而分为晒青毛茶、烘青毛茶、炒青毛茶,以下是这三类毛茶在制作工艺和品质上的差别:
工艺组合 |
晒青毛茶 |
烘青毛茶 |
炒青毛茶 |
主要差别 |
鲜叶分级处理 |
同烘青、炒青 |
同晒青、炒青 |
同烘青、晒青 |
相同 |
杀青 |
常使用锅炒杀青,杀青温度较低,叶温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钝化较少,低沸点香气物质未完全消失,杀青叶透青草气,杀青程度较嫩。 | 锅炒、滚筒、蒸汽、热风杀青均可用,杀青温度高,叶温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坏彻底,低沸点香气物质消失,杀青叶透清香,无青草气,杀青程度较老。 | 锅炒、滚筒、蒸汽、热风杀青均可用,杀青温度高,叶温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坏彻底,低沸点香气物质消失,杀青叶透清香,无青草气,杀青程度较老。 | 晒青毛茶杀青温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带青草气。有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烘青、炒青杀青温度高,酶活性破坏彻底,不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 |
揉捻 |
传统晒青采用手工揉捻,细胞破碎率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条粗壮完整,色墨绿少油润,芽叶断碎少,毛茶特别耐浸泡。 | 除高档细嫩名优茶外,常采用机械分两段揉捻,细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叶条紧实粗壮,芽叶断碎多,色墨绿油润,毛茶耐泡性不如晒青。 | 除高档细嫩名优茶外,常采用机械分两段揉捻,细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叶条紧实粗壮,芽叶断碎多,色墨绿油润,毛茶耐泡性不如晒青。 | 晒青毛茶采用手揉,细胞破碎率低,茶条粗松多孔,有利于普洱茶储藏、“发酵”中气体交换而加速陈化。烘青、炒青常采用机械揉捻,条心紧实,陈化慢。 |
干燥 |
揉捻后直接晒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绿少油润稍显枯。 | 忌日晒。用烘笼、烘干机等分毛火、足火两次烘干,中间经摊凉走水。也可用滚筒、锅炒机先炒而后烘。毛茶含水量4-6%,色泽墨绿油润 | 忌日晒。用滚筒、锅炒机等分毛火、足火两次炒干,中间经摊凉走水。也可用烘笼、烘干机先烘而后炒。毛茶含水量4-6%。色泽灰绿披霜 | 晒青毛茶日光干燥,干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汤杏黄透亮,叶底具荷香,带青气。烘青、炒青经高温干燥,毛茶汤绿、具花果香。 |
从以上三种毛茶的加工过程分析,制作普洱茶最好采用晒青毛茶:
首先自然萎凋的过程中,作为生命的延续,鲜叶的呼吸作用并未完全停止,因而导致鲜叶中氨基酸与香气物质的复杂变化,发酵制程则进一步对芳香物形成影响。云南传统的晒青毛茶,不经意间,其粗制过程实际含有了自然萎凋与不规则的发酵,因而比绿毛茶有更多的香气物质,可以认为香气强劲是优良晒青毛茶的标志。
其次,传统工艺的“杀青”制程中,锅温偏低会导致酶活性不能完全破坏,杀青时间较长,焖炒,因而形成红变、以及绿中透黄的叶底。但从普洱茶的角度来看,这些特性,却正是越陈越香的魅力所在。
最后,“日晒干,未经特别高温制程”。现在,有一种大家认可的观点,也有不少实验证据说明,普洱茶是微生物食品,其陈化与后发酵,都有微生物的参与,“日晒干与未经特别高温制程”,为微生物的存活打下了基础。如果毛茶经过高温烘焙,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被杀灭,肯定会影响普洱茶的后发酵。从这个因素来说,晒青茶制程中如果经历高温,或者短时间内再经历高温,比如蒸压成青饼,由于微生物的因素,对后续陈化与发酵都会有一些影响。
ps:参考文章来源:云南普洱茶网、《解读普洱》
[声明] 易茶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参考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关于普洱茶 晒青 滋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