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普洱市共有茶叶加工企业712家,其中普洱茶生产企业150家,普洱茶出口量逐年增长。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普洱市金融机构支持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贷款余额为3.56亿元,农业银行贷款重点投向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农村信用贷款主要扶持农民种植茶叶,同时支持部分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006年末,云南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茶集团等41户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在农业银行贷款余额1.73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向6500余户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农户、企业发放贷款余额1.79亿元。
从总体看,普洱市金融机构在支持普洱茶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茶农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存在诸多问题。
一、银行信贷资金投入不足。2006年,普洱市国有商业银行对茶、林、电、矿四大支柱产业的贷款高达39亿元,而支持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贷款余额仅有1.77亿元,只占支柱产业总贷款的4.5%,与当地提出把普洱茶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加快茶产业发展对资金多元化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企业素质不高,风险分担机制缺位。调查显示,在712家茶企业中,主要以小规模企业和农户作坊式为主,生产经营还处在粗放型、低水平的层次,由于自身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较低,不能完全满足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随着普洱茶市场前景的看好和生产标准的逐步规范,企业急需资金扩大规模,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但由于抵押难、担保难、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很难得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三、金融服务工作难以满足茶产业日益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普洱茶价格一路飙升,特别是茶叶收购旺季,古茶产区鲜叶收购价格高达160元/公斤,基本上是现金结算,造成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压力不断增加,现金管理难度增强。在边远山区,由于金融服务网点萎缩,结算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了茶区资金的使用和配置效率。普洱茶原料收购需要大量现金,而少数金融机构从自身利益考虑随意降低大额现金提取标准或备付现金不足,一些地方出现了客户提不足或提不到现金的现象。
四、直接出口渠道不畅。普洱市712家茶叶企业中,目前具有出口经营权资质的只有3家,由于国际贸易知识的缺乏,外汇管理方面知识不够,对外汇业务流程不熟悉,对出口退税政策不了解,到2006年只有一家茶叶企业实现了直接出口,绝大部分企业只有卖初级茶产品或通过其他地方有资质企业重新打包后出口海外,这对扩大普洱茶出口、提高海外影响力不利。
针对目前普洱市金融机构支持普洱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植龙头企业。在目前资金难以满足茶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实行“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集中信贷资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的质量提升和规模化生产,以“公司+基地+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基础,逐步淘汰质量不高和加工粗糙的普洱茶小生产厂,通过合并、购买、入股等方式,使茶叶基地逐步归属于龙头企业,实现普洱茶的集约化生产和经营。
二、建立信贷资金扶持的长效机制。建议政府每年从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建立金融支持茶产业风险基金和贴息资金,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和茶农每年缴纳一定的资金,逐步建立和充实担保基金,积极搭建银行与企业、茶农的信息交流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为茶农、茶企业减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茶企业、茶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保险业积极开发符合茶产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险种,为茶农生产和茶企业发展提供保险保障,降低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
三、结合产业优势,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普洱市产业政策,找准信贷投入的新载体,积极调整信贷投向,合理安排信贷资金。商业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应加大对茶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农村信用社要利用面向农村、点多面广、经营机制较为灵活的优势,通过农户小额信贷、联保贷款等方式,尽量满足茶农合理的资金需求。
四、增强金融服务意识。金融机构要改变“等客上门”的观念和做法,根据其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现金流量较大的茶区,设立流动金融服务站,为客商和茶农提供及时、便利和急需的金融服务;根据普洱茶原料收购季节变化制定现金投放计划,使现金供应做到早计划、早安排;通过“送金融知识下乡”等形式加大宣传,不断提高茶农的金融知识和意识;加快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努力扩大覆盖面,推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进程。
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外汇管理与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者,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加强培训和宣传,使茶企业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和相关政策,扩大茶企业直接出口能力和数量;当地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茶叶出口情况,改进服务手段,简化办事程序,支持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六、整顿和规范普洱茶生产、流通秩序。制定和实施普洱茶生产质量和卫生标准,不断提高茶叶品质,维护好普洱茶的良好声誉;加大普洱茶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特别是假冒伪劣和制假贩假行为,不断规范市场流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