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多月,备受各方关注的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活动日前终于落下帷幕。全省共有49只茶叶参加角逐,经过初选、抽样检测、品质测评、综合评定和公众投票等若干道关卡,都匀毛尖、湄潭翠芽、梵净山翠峰茶、凤冈锌硒茶、“泉都坪山”牌石阡苔茶、“春江花月夜”牌明前毛尖、绿宝石、贵定云雾茶、“清水塘”牌清池翠片、雷公山银球茶等10只茶叶,在最后的搏杀中脱颖而出。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的评比活动由省茶叶协会、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旨在唱响“贵州绿茶”品牌,打造茶业“航母”,提升贵州绿茶的影响力竞争力,做大、做优、做强贵州茶叶产业。
“三招”确保公正
任何一次评选或大赛,公正性和公平性是所有参赛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活动的立足之本,“十大名茶”评选也不例外。为此,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尝试了三大改革。
首先是,评选活动领导小组邀请了贵阳市公证处公证员全程监督评选过程,确保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从茶样启封、密码编设、送检、品质评定,到初评排序、网络投票、最后评审等,每一道环节都是在公证员现场监督下进行。整个过程透明度高,以一种积极开放心态接受监督,把评选过程置于阳光之下。
其次是制定了三个原则。一是自愿原则。各企业自行申报,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审核;二是社会公允、公众认可原则。对参评企业有基本要求,即新报名参加的企业必须是在区域内有影响的茶叶龙头企业,企业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对当地茶农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好;三是部门组织、社会参与和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
如果说三个原则保证了评选活动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那么,评选活动领导小组采取的第二招省内专家回避制,则使评选更具说服力。为杜绝一切有可能出现的“人情分”,在品质评定的全过程中,不仅主办方专家一律回避,甚至聘请的省外专家事先也仅告知意向,最终的名单直到评定的前一天才正式敲定。而专家们对49个用密码编号的茶样进行品质评定时,则完全实行独立打分、实名签字,计分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这一独创性的评定办法不仅杜绝了可能出现的“人情分”,而且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好评。来自杭州茶叶研究院的赵玉香研究员说:“这样做不仅反映出茶叶的真正品质,而且也体现了我们专家的水平。本次评选采取的送样、抽样、消费者投票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评选的客观公正性。据悉,这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尚属首次。”
考量“全能冠军”
是确保评选意义的核心所在。此次评选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对评选指标的设置。
评比不仅考虑茶叶品质,更注重市场和产业化发展程度。为此,主办单位除了沿用历届评比采用的惟一指标“品质”之外,新增了生产规模、知名度、外观包装、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等六项综合指标。
对此,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胡继承说:“以往评出的名茶是以品质论英雄,这次考评指标设置多重考核,一方面多考虑客观性,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另一方面不仅要重视质量,更要重视市场和产业化发展程度,因为任何一只名茶的发展最终都要走向市场,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贵州各地茶叶在奋力跻身贵州“十大名茶”的同时,也把目光瞄向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的“名茶”。这种携手并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一起做大做强的合作精神在遵义、金沙、铜仁等地日益显现,也正是这种力求合作和整合的意向,使得通过本次评选,整合名茶品牌,提高贵州名茶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贵州茶叶产业的初衷得以实现。
农残检测:一票否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科技的硬手段确保公正,是此次评选的一大亮点。操作中,专家进行打分后,任何一只参评茶样,均要送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验名正身”——检测其农药残留物是否超标。这一手段具有一票否决之特重份量:如果农残超标,你就不合格,你就不符合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正身”,你就要被淘汰,哪怕以前你被专家和公众给了再高的分值,也要被洗刷出局。
值得欣慰的是,所有参评的每一只茶样,全部检测合格,证明了贵州茶叶无可置疑的有机品质。从而,也对各地今后办茶是一个巨大警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和有机品质,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名茶折服国内专家
贵州是名优茶生产大省。据统计,贵州茶园面积占全国第六位,有机茶面积跃居全国第二,而立下这一汗马功劳的就是名优茶。去年贵州14亿元茶叶产值中,名优茶占了很大比重。在这次评选活动中,贵州名优茶的优良品质更是令专家、评委们惊叹不已。
“从外型上看,贵州茶叶的加工水平和东部地区相比,已经不分伯仲,富于特色创新,特别是在直条型茶叶的加工上水平尤其突出,加工技术掌握娴熟。”担当此次评委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栩研究员说,以“湄潭翠芽”为代表的直条型茶叶,干茶看上去翠绿,泡在杯里是一颗颗嫩绿的芽头,直立悬浮于绿亮的茶汤中,上上下下舞动着极具观赏性。刘栩说:“茶叶除了利用它的饮用功能外,把它做成艺术产品,也是贵州茶叶加工的一种创新,具有优秀茶叶品质赋予的地域特色。”
对此,评委之一的安徽农业大学王同和博士生导师说:“真没想到贵州茶的品质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他说,无论是茶叶的整齐度、色泽等外观形状,还是香气、滋味等内在品质,都显示出了贵州名优茶的风范。他说:“贵州的名优茶产品类型丰富,整体水平较高,已走在全国前列。”
贵州名优茶的独特品质让专家们折服。在评选时,许多评委感到十分为难,要从众多的名茶中挑出10只,放弃哪一只都舍不得。评选中,一只球状性茶叶引起了专家好评,该茶因圆润翠绿,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鲜嫩,香气浓厚。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采用一芽两叶能做出这么高品质的茶叶,全国都不多见,市场前景很大,这是贵州独特环境赋予的优秀品质。”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工业学院司辉清教授说。贵州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赵玉平在评选后说:“从申报的名茶来看,无论是哪一只当选,都无愧于贵州十大名茶称号。”
贵州需要“十大名茶”
“在贵州,可以说,无茶不得奖,是茶都有‘名’。一方面,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企业创牌热情高涨,认识到了品牌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家家得奖,就无奖可言。”贵州省茶叶协会秘书长王亚兰说,“因此,本次名茶的评选,改变了过去更多的是从茶叶的理化指标入手,而是更注重从市民的认知度、品牌的影响力,文化的底蕴等层面来进行评选。”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需要大力加强。但是,具体到贵州茶叶,不是品牌太少,而是品牌已经太多。贵州全省一共有近200多个茶叶牌子,让人眼花缭乱。茶叶牌子太多、太乱,反映出我们对品牌的认识还不到位。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胡继承告诉记者,茶叶市场也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有些原来的名茶由于多种原因逐渐暗淡下去,甚至退出了市场,又有一些新生的茶叶品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希望借助这次活动,使茶叶企业引起重视,注重茶叶品质和品牌建设。胡继承表示,此次评选十大名茶,就是要整合贵州茶叶品牌,捏成拳头,主打“贵州绿茶”大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把贵州茶叶的地缘优势、产业优势放大。“评选的目的不在于茶叶本身,在于为更多的茶叶企业和品牌走向市场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庹文升说:“引导分散的茶叶企业和品牌向名优茶、著名品牌靠拢。贵州需要十大名茶来提升贵州茶叶的整体品牌形象,使贵州茶叶走出省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