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茶产品形态与市场渠道的关联性探讨
叶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形式参与市场运作,在有“重农抑商”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本身它就是一个矛盾体。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我们都有一个几乎接近固定了的印象,“茶叶=特产”,而特产的东西,往往其商业性质不浓,流通速度也自然就很慢;第二,茶叶产品跟一般产品的市场运作流程也往往是相反的。一般产品的市场操作流程是“产品性质→产品功能→产品特点→产品文化”,而茶叶产品则是“产品文化→产品特点→产品功能→产品性质”,就是说,一般的产品运作是“先实后虚”,而茶产品则是“先虚后实”。因为存在上述的两个原因,中国的很多茶企在茶产品的形态设计上往往只能是左顾右盼,实在没招了,就干脆卖茶青,卖茶原料,卖进茶楼或自建茶楼,赚点小钱又落个清闲。但到得国际茶业巨头立顿,一经介入中国市场,我们却既恐惧又感慨,“原来茶也可以这样卖呀”!感慨是可以的,但恐惧就大不必要。同样是卖茶,立顿首先考虑的是功能,而我们是文化,一个卖理性,一个卖感性,从大的方面来比较,其实质就是传统农业与工业的较量,可比性太少。从市场操作的层面而言,立顿无疑是成功的,但其所有的表现,是较单纯的营销行为,单纯且过分的功能诉求。所以,我们茶企不顾实际的去模仿立顿,也是不可取的。
贵州茶产业以500万亩作为发展目标,很显然,茶楼与一般不上销量的渠道是不足以匹配此一目标的,因为这一目标的有效实现,不光光是商业效益的问题,它还涉及到茶农朋友的脱贫致富。那么渠道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呢?无外乎商场,超市,士多店,酒楼,宾馆,一般零食店,特殊渠道,自建专卖店,自建零售点……无论什么样的渠道,其功能就两种:其一,展示产品形象;其二,销售产品或服务。其归属也只有两种:第一,别人的渠道;第二,自己的渠道。市场渠道,是为盈利而存在的。因此,能满足渠道的动销并产生利润,是所有产品必须要去考量的因素。产品之于渠道,犹如明星之于舞台,角色扮演至关重要!角色就是内涵,角色就是定位,角色就是形态,角色就是功能!
通过上篇的分析,我们已然明了,贵州茶要么做功能,要么做概念,其余的都是没有太大出路的,这是被事实证明了的。贵州茶产业迫切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产品能满足更多更大的渠道需求。因此,茶产品的形态与渠道动销的关联性是很强的。
很明显,目前贵州茶的商品形态主要以传统包装茶居多,而变体茶与概念茶则居少。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传统茶的制作来得方便,反之,变体茶与概念茶不但投入大,而且也颇伤脑筋。但依据现时茶产业的市场走势而言,变体茶是主流,尤其依托生态立省的贵州变体茶更是主流,“高科技+原生态”将成为贵州茶乃至贵州所有涉农产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格局。上述所列的众多渠道中,变体茶的适应度是最大的,适应面也是最广的,其次才是概念茶(如苗药茶枕,茶食品等)。至于传统茶,则将只能在固定的非常局限的场所才有施展的余地!
贵州茶产业的发展,规模销售比品牌运作更具有务实性,但销量离不开渠道的占有与实际的动销,而占有渠道又离不开产品的形态打造。可见,在商品市场中,商品形态与渠道的关联互动是市场营销的关键前提。值得欣慰的是,贵州茶企在对变体茶的认识上与行动上,已开始有动作了。如湄潭县陆圣康源公司生产的“陆圣康源茶多酚”,铜仁和泰公司生产的速溶茶等等。
因此,黔茶欲出山,定位,战略规划,产品形态,渠道,营销,一个都不能少!
下节,我们将从市场营销的操作层面继续对贵州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