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黔茶文化经济学

解读黔茶文化经济学

今天,作为“2009中国·贵阳避暑季”重要活动之一的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系列活动将正式拉开帷幕。该项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三年,与往届不同的是,在参与茶叶产品展销的百余家企业中,有很多来自“普洱茶”、“铁观音”等著名茶叶产地的外地茶企,还有一些则是国内大型茶饮料、茶器皿企业,如成都统一绿茶、江苏宜兴工艺厂等。南明区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都是主动上门要求参展,不仅呈现出我省大型茶事活动的开放性,更有力证明了黔茶号召力和吸引力。

品牌大整合黔茶军团闯市场

据了解,“黔茶飘香·品茗健康”系列活动也获得了省内众多茶叶企业负责人的一致追捧,他们指出虽然近年来,黔茶屡次斩获全国茶业界权威性大奖,要论品质,贵州茶叶当之无愧为精品,但名声仅限于业内,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并不大。

2008年,全国茶叶产值达450亿元,贵州仅14亿元,只有云南的10%左右。“贵州茶叶要大规模走向市场,还得在提升知名度、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黔茶飘香’活动的深层次意义在于,以一种崭新的、强势的整体形象出现在市民面前,让他们领略到贵州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培养他们的黔茶文化自信,如果每一个贵州人都自觉地成为黔茶的义务宣传员,引发的连锁效应无法估量。以文化推动经济已经是一个定律,就茶产业而言,文化营销更是其重要一翼。”贵州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明涛如是说。

明涛告诉记者,“‘西湖龙井’为什么一直是含金量最高的中国绿茶,每斤卖到5000元都会被疯抢?浙江的茶商和我聊天,他们认为论品质,湄潭翠芽、都匀毛尖等贵州茶绝不逊色于龙井茶,说龙井茶光是卖文化就能卖到1000块,曾经有三个古代皇帝写过赞美西湖龙井茶的诗,如果按一首诗100元计算,三首加起来就是300块,还有不计其数的文人雅士也曾诗咏龙井茶,如果按一首诗10元计算,超过1000元是绝对没问题的。你们贵州茶要想卖得好,首先就要好好研究茶的‘文化经济学’。”

振兴黔茶运动探索黔茶文化经济学

其实,近年来贵州已经兴起一场“振兴黔茶运动”,从各级政府到茶叶企业,也都在不断探索、琢磨着茶香背后的“文化经济学”——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加大产业政策力度、倾注重金投入、扩大茶园基地规模建设、扩大加工规模、催生企业集团化、调整产品链深度、加速推广和宣传等七个方面全力扶持茶产业,被贵州茶企誉为锻造黔茶的“天山七剑”。省农业厅副厅长胡继承表示,从2007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茶产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政府投入的6000万元茶叶专项资金,共吸引各类社会资金7。2亿元投入贵州茶产业,对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茶产业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与国内其他产茶区相比,每年3000万元的茶叶专项扶持资金,不算是最多的,但在两年之内,贵州省把茶园面积从100万亩发展到200余万亩,并且由政府出面组织贵州茶企联手‘抱团出山’,声势浩大地出现在国内各大茶博会上,在全省形成发展茶产业的合力,这是不多见的。”

目前,全省已有湄潭等22个县(市、区)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56个县(市、区、特区)级财政共安排茶产业专项资金1。4亿元。湄潭县委书记田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1年,湄潭茶叶总产值仅为八九千万元,到2008年,总产值达到3。5亿元,综合产值则高达7。5亿元,每亩茶园农民可收入4000至8000元,相当于我省目前种植水平的3亩水稻、4亩玉米和2亩烤烟。但地方税收却变化不大,因为政府采取了“蓄水养鱼”的方式,大力发展茶产业,打造了5万平方公里的绿色产业园区,实行土地价格优惠、贷款全额贴息3年等扶持政策,该产业园区从投资轨道到技术设备等,在国内都属一流水平。

借助区位优势培育茶产业发展空间

自身不产一片茶叶的贵阳市南明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举办茶文化系列活动,让很多人都感到疑惑,“借助地处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培育以茶文化为基础的和谐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城区,是我们的发展思路。”南明区区委书记夏钢说,通过茶文化系列活动搭建的产销平台加强了南明区和省内湄潭、凤岗、贵定、都匀等产茶区县市的交流与沟通,有效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促进了南明乃至贵阳市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推进了茶产业的流通集散,使产销紧密连接起来,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全面、更宽阔的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其实贵州茶文化在全国占领了多个制高点,贵州茶产业要做大,得先做大贵州茶文化,一定要打好两张牌。

其一是“生态文化牌”。

作为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原生态茶区,贵州土壤主要为酸性,质地疏松、排水性好,有20个产茶县的土壤富含硒、锌、锶等微量元素。因此黔茶具有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绿茶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分别为43。5%、3。5%、29。9%,水浸出物最低值高出国家标准8。6个百分点,同时也高出江苏、浙江、安徽等产茶大省。

此外,贵州工业污染较小,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生态环境良好,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上具有明显优势。贵州适宜发展茶叶的土地面积有750万亩左右,而目前全省茶园面积才200余万亩,丰富的资源禀赋与茶产业发展现状不相称。按照《无公害茶产地环境条件》、《有机茶环境条件》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纲要》的要求,贵州省绝大部分茶区适宜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按无公害标准对贵州茶叶进行抽检,合格率达100%。

其二是“历史文化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民族民间茶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开迅指出,贵州是世界茶树起源地和世界茶文化发祥地。早在100万年前,贵州就是野生茶树的生长地。1980年,贵州茶叶科技人员在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发现了一粒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确定为四球茶茶籽化石,仅次于第三纪地质层,距今已有100万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茶籽化石。

1000多年前,陆羽在《茶经》中论及茶叶产地时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又说:“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说明,早在唐代,贵州就不仅产茶,而且产好茶。由于贵州茶品质好,历史上曾经形成过一批各具特色的“贡茶”。比如都匀毛尖茶、湄潭眉尖茶、贵定云雾茶、务川都濡月兔、普定朵贝茶、花溪赵司古贡茶等。全省现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是我国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如果没有文化支撑,茶叶是没有生命力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是黔茶文化的精髓。”周开迅说,茶籽化石发现的地方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最集中聚居地区,各民族同胞古朴勤劳,自古至今爱茶、嗜茶,因与外界隔阻,诸如世居民族茶字读音、古老采制工艺技艺,原始茶食、茶菜、茶饮、茶俗及异彩纷呈的原生态茶文化,完好地保留至今;贵州农垦茶文化也极为丰富,比如上世纪90年代,湄潭卖了一台坦克,它是二战时期的文物,湄潭茶农将它改装后当推土机使用。

此外,1939年,代表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总公司的40余位国内知名的茶叶、昆虫、农业、森林、特作等专家来湄潭,开始筹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中央实验茶场,由此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使湄潭在10年时光里,一度成为中国现代茶叶的科研和种植推广的中心之一,奠定了贵州在中国现代茶业和贵州当代茶业的历史性地位和基础性地位。同时,国民政府在选择湄潭发展茶叶经济,意在通过史迪威公路出口长期受国际社会青睐的茶叶,换回更多的枪支弹药抗战,可以说,贵州茶叶又是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功臣之一。也就在同一年,浙江大学大迁至湄潭,湄潭又汇集了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谈家祯等一大批学界精英,浙江大学与中央实验茶场共同组建贵州省立实用职业学校,为贵州培养了上百名茶叶和蚕桑实用技术人才,后来由湄潭发端的“茶叶密植免耕技术”,引来“取经”的茶叶专家多达5万人左右。这个技术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发明奖,现在全世界都在运用这个技术。

来源:互联网
更多关于解读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