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盆地是茶树最古老的生长区之一,1978年在景谷芒线发现我国唯一的宽叶木兰化石,距今3540万年,是公认的现代茶树的祖先。景谷县是乔木老树茶分布较多的县之一,全县各乡镇几乎都有老茶园。而景谷(小景谷)的古茶园又是最多的。
从数量,树龄,茶树的生态状况,茶质等综合因素考虑,小景谷茶区可以列在前矛。小景谷茶区的古茶园有以下特点:第一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多。据历史记载:民国时小景谷街每年交易茶数量超过500吨。现在由于茶树分到农户自产自销,难有确却统计,但据专门在小景谷收购茶叶的茶商估计,仅春茶可能就有400吨以上。
第二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茶树基本都是成乔木状自然生长几乎没经过矮化。第三树龄较长。小景谷各种茶历史叫早,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前纪囊廷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茶树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第三茶质较好。受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影响,小景谷茶区的茶质较好。第五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茶树的问题。
茶山上近年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都种大白茶,大白茶每千克价格比老树茶高出近20元,不会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讲到小景谷茶区就不能不提到纪囊廷。纪囊廷生于清咸八年,殁于民国二十六年,景谷县景谷乡纪家村人,因勤奋好学考中进士,赏六品官衔,后辞官还乡,为帮助家乡的开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开始亲自种植和推广茶树种植。
据任过民国云南省教育司长,交通司长,首任东陆大学校长的董泽为纪囊廷所撰墓志铭所记:“公之为之,曾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怀,抱初不以一人一家之幸福为已足,曾日观景谷之山脉重重,农田稀少,每岁米谷所出,不敷使用,民生日困,盗匪充斥焉,如捣而思,有以匡救之。经若干心身研究与考察,以景谷气候土质之宜种茶也,乃向外选购种子,先于陶家园试种数百株,后于塘坊山继种数万株,胼手胝足,躬亲栽植保护培养,煞费苦心,不数年而蔚然成年,可供采摘,并以所栽出资者为观摩,广事倡导,使大众群起为普遍与大量之种植。”
民国元年,纪囊廷又与系仁寿在小景谷办“恒丰源”茶庄,之后昆明,四川,大理,普洱,景东等地茶商先后在小景谷街设茶庄27家,小景谷成了又一个重要的普洱茶集散地。王毓嵩先生“景谷之茶衣食万姓,庄蹻而后见公一人。”正是对纪囊廷的最好评价。纪囊廷在陶家园所种茶树已无存,在塘坊山种的还有。
小景谷茶区乔木茶的共性特征是: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