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茶“老枝新叶”迈向品牌时代
添加时间:2008-05-06
出自:yiyicatdog
浏览:1498次
黄山市是我国重点产茶区,黄山茶叶早在1000多年前便声名远扬,唐代王敷在《敦煌变文集》中曾如此描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记载的便是历史上的歙州(今黄山市)当时茶业外销的盛况。
黄山市是国内名茶品牌最多的原产地,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名列中国十大传统名茶。
这里还是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的诞生地,是当今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境内现有70万亩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安徽的四成和三分之一。
长期以来,茶叶一直是黄山市出口创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初,习惯依赖于统购统销的黄山茶面对市场茫然失措,曾一度大量库存滞销导致由“财富”变成“包袱”。近年来,黄山市制订了《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品质提升、品牌塑造、龙头培育四大工程,使黄山茶全面迈入了品牌时代。
规模化:建设无公害茶园
黄山市独特的山区地理条件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形成了“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茶叶生长自然环境,加之茶季漫山遍野山花熏染,黄山茶叶以清香醇厚独树一帜。2003年,英国著名的有机茶专家唐米尼到皖、浙、赣三省交界的产茶区进行考察,称这一区域为“中国绿茶金三角”。今年4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为该区域授牌。
今年起,黄山市开始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区县政府不低于同比例配套,依托省市级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5年中建成20万亩高效生态茶园,其中有机和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达60%以上,茶叶亩产量由现在的30公斤提高到60公斤—80公斤,亩产值由不足1000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实施茶树良种工程,采取“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换植一批”的措施,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以乡或村统一规划,计划有序地将分散茶园相对集中,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和大户流转,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实现茶叶基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全市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面积达66.9万亩,占茶园总面积95%以上。
机械化:推进清洁化生产
除太平猴魁等个别手工制作的名优茶外,包括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在内的黄山名优茶,90%以上实现了机械化加工制作。今年春茶开采以来,黄山市已生产机制名优茶4800吨,均价比去年增长20%以上。
近年来,黄山市出台了茶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每年增加100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茶叶初制厂优化改造工程,组织开展机制名优茶比赛、茶机科技专题讲座等活动,大力推广应用茶叶机械,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首条全自动清洁化绿茶生产线,仅今年全市发放农机补贴资金就达800万元,新增各类茶叶机械4500台套,并争取了茶叶加工机械、茶园管理机械、茶叶保鲜库等首次进入中央财政农机补贴目录。目前,全市拥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5400多家,各类茶叶机械8.8万台套,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推进了清洁化生产,稳定和提高了茶叶质量,使茶机对茶业的贡献率达40%以上。
与此同时,黄山市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近几年来茶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亿多元,与全球500强之一的联合利华和国内大型企业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全市年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80多个,其中超千万元的茶企业14个,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群。
市场化:创新面对面营销
黄山市以茶叶市场建设为载体,建设皖浙赣毗邻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全市现已建成各类茶叶专业市场40多个,名优茶50%以上依靠市场交易,其中黄山茶城常年驻户100多家茶商,年交易额上亿元;祁门金东茶叶市场,高峰期驻点收购的外地茶商达300多户,日均成交量近3万公斤。
黄山市还成立了78家茶叶合作组织,常年有近10万茶商活跃在流通领域,在全国各地主销区城市开设茶叶销售窗口,在北京马连道、山东邹城等地开辟了“黄山茶叶一条街”,探索“面对面”营销方式。黄山市茶叶行业协会等组织也相继开通 “黄山茶业网”、“黄山名茶网”、“黄山茶叶经济网”等网站,为茶叶销售提供网上交易平台。
歙县汪满田茶场、徽州区漕溪茶厂等龙头企业也通过设窗口、开连锁店、进超市等方式,扩大国内国外市场份额。目前,黄山茶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构建起在全球的营销网络,全市年茶叶出口量约12000吨,其中自营出口6000吨,创汇980万美元,占全省一半以上。黄山市还重视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相继建设了黄山茶叶博览园、黄山茶叶观光园、黄山靠山知博物馆、祁门红茶博览馆等茶文化场馆,不仅扩大了黄山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成为展示、品尝、销售等多功能平台,成为当地特色旅游的参观点。
品牌化:抢占市场制高点
2007年3月,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期间,我国领导人赠送普京总统的4种国礼茶中,有3种是黄山茶;同年,“新安源”有机茶成为我省唯一由农业部向北京奥运会推荐的用品。
为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制高点,增加茶农收入,黄山市把茶产业发展列为农业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名优茶质量标准,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制定茶叶品牌管理制度,推行名优茶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生产,开展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活动,鼓励企业申报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或地理标志保护,注册证明商标。目前,黄山市名优茶比重占一半以上,拥有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8家企业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全市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安徽省著名商标9个、安徽省名牌产品5个、安徽省名牌农产品9个。
黄山市加强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各省市茶叶行业协会等兄弟协会联系,鼓励各地、各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和国家级的茶文化节、茶叶商品交易会、茶博会,组织选送茶样参加省级以上茶叶鉴评会或茶叶评比活动,利用各种会展之机,借助各种类型平台,扩大黄山茶叶知名度。2001年开始,黄山市在国内茶叶主销区举办系列推介活动,连续七年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茶交会。
标准化:参与全球化角逐
4月16日,黄山市质监局与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用2年时间共同建设黄山茶叶实物标样系统工程。通过对不同的茶叶生产区域、不同的茶叶品种和不同的茶叶质量等级进行实物采样,推动黄山茶叶的质量和等级,从原来单一的文字定性标准,转变为文字定性标准与实物定量标准的“二合一”。
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应对出口 “绿色壁垒”,在生产环节,黄山市在全国率先完成出口茶加工企业的基地备案,出口基地备案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以上,占全省七成以上,并从今年起建立茶叶产地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茶园实行植保队伍、病虫监测、购药配药、病虫害防治和技术培训“五统一”,建立茶园投入品使用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档案和茶叶收购加工档案,逐步做到产品产地的可追溯;在加工环节,完善产品出厂检测体系建设,鼓励建立电子挡案,逐步实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引导茶叶企业开展质量安全认证,目前全市已有82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QS认证,20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或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在销售环节,在主销区探索建立“纯正黄山茶叶经销店”和“黄山茶特约经销店”,统一授牌,统一监管。
黄山市是国内名茶品牌最多的原产地,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名列中国十大传统名茶。
这里还是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的诞生地,是当今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境内现有70万亩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安徽的四成和三分之一。
长期以来,茶叶一直是黄山市出口创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初,习惯依赖于统购统销的黄山茶面对市场茫然失措,曾一度大量库存滞销导致由“财富”变成“包袱”。近年来,黄山市制订了《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品质提升、品牌塑造、龙头培育四大工程,使黄山茶全面迈入了品牌时代。
规模化:建设无公害茶园
黄山市独特的山区地理条件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形成了“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茶叶生长自然环境,加之茶季漫山遍野山花熏染,黄山茶叶以清香醇厚独树一帜。2003年,英国著名的有机茶专家唐米尼到皖、浙、赣三省交界的产茶区进行考察,称这一区域为“中国绿茶金三角”。今年4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为该区域授牌。
今年起,黄山市开始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区县政府不低于同比例配套,依托省市级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5年中建成20万亩高效生态茶园,其中有机和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达60%以上,茶叶亩产量由现在的30公斤提高到60公斤—80公斤,亩产值由不足1000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实施茶树良种工程,采取“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换植一批”的措施,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以乡或村统一规划,计划有序地将分散茶园相对集中,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和大户流转,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实现茶叶基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全市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面积达66.9万亩,占茶园总面积95%以上。
机械化:推进清洁化生产
除太平猴魁等个别手工制作的名优茶外,包括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在内的黄山名优茶,90%以上实现了机械化加工制作。今年春茶开采以来,黄山市已生产机制名优茶4800吨,均价比去年增长20%以上。
近年来,黄山市出台了茶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每年增加100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茶叶初制厂优化改造工程,组织开展机制名优茶比赛、茶机科技专题讲座等活动,大力推广应用茶叶机械,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首条全自动清洁化绿茶生产线,仅今年全市发放农机补贴资金就达800万元,新增各类茶叶机械4500台套,并争取了茶叶加工机械、茶园管理机械、茶叶保鲜库等首次进入中央财政农机补贴目录。目前,全市拥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5400多家,各类茶叶机械8.8万台套,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推进了清洁化生产,稳定和提高了茶叶质量,使茶机对茶业的贡献率达40%以上。
与此同时,黄山市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近几年来茶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亿多元,与全球500强之一的联合利华和国内大型企业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全市年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80多个,其中超千万元的茶企业14个,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群。
市场化:创新面对面营销
黄山市以茶叶市场建设为载体,建设皖浙赣毗邻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全市现已建成各类茶叶专业市场40多个,名优茶50%以上依靠市场交易,其中黄山茶城常年驻户100多家茶商,年交易额上亿元;祁门金东茶叶市场,高峰期驻点收购的外地茶商达300多户,日均成交量近3万公斤。
黄山市还成立了78家茶叶合作组织,常年有近10万茶商活跃在流通领域,在全国各地主销区城市开设茶叶销售窗口,在北京马连道、山东邹城等地开辟了“黄山茶叶一条街”,探索“面对面”营销方式。黄山市茶叶行业协会等组织也相继开通 “黄山茶业网”、“黄山名茶网”、“黄山茶叶经济网”等网站,为茶叶销售提供网上交易平台。
歙县汪满田茶场、徽州区漕溪茶厂等龙头企业也通过设窗口、开连锁店、进超市等方式,扩大国内国外市场份额。目前,黄山茶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构建起在全球的营销网络,全市年茶叶出口量约12000吨,其中自营出口6000吨,创汇980万美元,占全省一半以上。黄山市还重视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相继建设了黄山茶叶博览园、黄山茶叶观光园、黄山靠山知博物馆、祁门红茶博览馆等茶文化场馆,不仅扩大了黄山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成为展示、品尝、销售等多功能平台,成为当地特色旅游的参观点。
品牌化:抢占市场制高点
2007年3月,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期间,我国领导人赠送普京总统的4种国礼茶中,有3种是黄山茶;同年,“新安源”有机茶成为我省唯一由农业部向北京奥运会推荐的用品。
为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制高点,增加茶农收入,黄山市把茶产业发展列为农业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名优茶质量标准,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制定茶叶品牌管理制度,推行名优茶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生产,开展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活动,鼓励企业申报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或地理标志保护,注册证明商标。目前,黄山市名优茶比重占一半以上,拥有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8家企业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全市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安徽省著名商标9个、安徽省名牌产品5个、安徽省名牌农产品9个。
黄山市加强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各省市茶叶行业协会等兄弟协会联系,鼓励各地、各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和国家级的茶文化节、茶叶商品交易会、茶博会,组织选送茶样参加省级以上茶叶鉴评会或茶叶评比活动,利用各种会展之机,借助各种类型平台,扩大黄山茶叶知名度。2001年开始,黄山市在国内茶叶主销区举办系列推介活动,连续七年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茶交会。
标准化:参与全球化角逐
4月16日,黄山市质监局与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用2年时间共同建设黄山茶叶实物标样系统工程。通过对不同的茶叶生产区域、不同的茶叶品种和不同的茶叶质量等级进行实物采样,推动黄山茶叶的质量和等级,从原来单一的文字定性标准,转变为文字定性标准与实物定量标准的“二合一”。
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应对出口 “绿色壁垒”,在生产环节,黄山市在全国率先完成出口茶加工企业的基地备案,出口基地备案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以上,占全省七成以上,并从今年起建立茶叶产地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茶园实行植保队伍、病虫监测、购药配药、病虫害防治和技术培训“五统一”,建立茶园投入品使用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档案和茶叶收购加工档案,逐步做到产品产地的可追溯;在加工环节,完善产品出厂检测体系建设,鼓励建立电子挡案,逐步实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引导茶叶企业开展质量安全认证,目前全市已有82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QS认证,20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或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在销售环节,在主销区探索建立“纯正黄山茶叶经销店”和“黄山茶特约经销店”,统一授牌,统一监管。
[声明] 易茶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参考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关于黄山茶 品牌的文章
- 品牌竞争优势有望结束普洱茶市...
- 普洱茶是云南茶业的一枝金花!
- 哪里有立顿 哪里就有龙生
- 长期对电脑者的保健饮料-普洱...
- 探寻澜沧江原生普洱茶品牌之路
- 地理标志保护为云南普洱茶保驾...
- 打造六大茶山的知名普洱茶品牌
- 紫芽茶:从荒野弃儿到普洱贵族
- 古生态茶:须立贡沱[图组细分...
- 普洱新贵--紫芽茶[茶饼、叶...
- 我们期待中国的茶叶品牌 !
- 看一下吧~普洱茶16名品简介
- 广东茶人爱生饼 连续5年到云...
- 普洱茶品牌需全行业共同维护
- 大益茶业:开启中国茶品牌之路
- 普洱茶首次做广告 借央视提升...
- 茶业广告数量增多,品牌建设启...
- 购物节茶叶品牌、优秀商户、茶...
- 云南普洱茶欲打造国际知名茶品...
- 打造福建茶业共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