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2日,央视《中国财经报道》播出“茶市问茶”,以下为节目实录。
今年一月,本栏目播出的《疯狂的普洱茶》揭示了普洱茶热的来龙去脉和其中深藏的一些市场危机,没成想普洱茶的价格像坐上了过山车经历了一次次的大起大落,现在普洱茶似乎回归冷静了,但关于中国茶的话题却一直热度不减。现在关心茶的人越来越多,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过去中国茶叶产量一直是世界第一,前些年被印度超过了,2006年,中国茶叶的年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03万吨,又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可以说,中国茶叶行业目前是近年来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那么茶叶行业最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从我们北京的一条街道开始说起。
一、马连道问茶——茶行里的“秀水街”
尽管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接近15元,甚至超过了北京市中心王府井部分商铺的价格,但刚刚开业的马连道国际茶城还是租客盈门,7万多平米的三层大楼里基本已经驻满了商户,这其中不乏一些漂洋过海的洋茶商。
马来西亚紫藤(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负责人黄锦荣:“那国际茶城刚好,它在这个时候成立,所以刚刚好迎合我,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在这里学习也好,交流也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经营茶叶生意十几年的黄锦荣告诉我们,在马来西亚,他的茶庄已经家喻户晓,但懂茶的他知道,要把生意做大,就要到产茶的中国来。黄锦荣告诉记者,马连道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茶叶品种非常齐全,在这条长1500米的街道上,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中国六大茶系的各种名茶,这个特点在全国茶叶市场中是非常少见的。而澳大利亚的一位茶商看好马连道浓浓的茶文化氛围。
澳大利亚茶商:“中国特别的东西就是,我觉得茶叶为什么,因为包括历史,就是包括一些非常好处很深的那种感觉,就是味道。所以你卖那种的产品在国外,你不可能就是给一个人就喝茶,就说这个味道怎么怎么样,不是这个意思。你必须带过来一些文化,一些历史。”
目前有近40个国家外国茶商在马连道进行贸易。马连道还计划建立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茶叶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北京市宣武区副区长杜灵欣:“因为中国是产茶大国。国外很多客商也到中国来发展,也到中国来采购,那么怎么办。他们一般都是自发也都来,甚至我们有些国家已经在我们这条街建立了办事处。”
面对洋茶商的纷纷进驻杜灵欣副区长十分感慨,他告诉我们马连道从北京一条默默无闻的小街道发展为一个商贾云集的茶叶市场不过也就十多年,原先的马连道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宣武区副区长杜灵欣:“它应该说咱们在五十年代开始,那么实际上马连道地区呢,人们提出来就两个字的印象,就是库区。”
从建国初到上世纪90年代,马连道地区一直是北京重要的物资仓库区,先后建有粮食仓库、一商储运仓库、二商食品仓库等几十家仓库,北京市茶叶总公司加工厂及其仓库也在马连道。李文喜说,那时的马连道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街道。
北京茶叶总公司高级评茶师李文喜(老见证人):“马连道当时没有现在这种繁华的景象,那个时候我64年来的时候,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用我当时是从家里在西城三里河住,我骑着车晚一点回单位的话,我爸爸都嘱咐我,说谁跟你打听道儿你可千万不要下车,你告诉后边还有一个人呢!”
李文喜说,早些年,一些北京、河北的国营单位给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茶,为了方便就到马连道的北京茶叶总公司采购茶叶,靠着北京茶叶总公司聚集的人气,一些远道而来的茶商也开始三三两两在马连道开了自己的商铺。马连道茶叶交易市场就自然形成了。张喜是马连道市场里最早办茶城的人。1999年马连道茶城成立之初招商非常困难。
北京一商批发配送中心总经理张喜:“当时茶城只有一楼三分之一的地方有茶商,我们当初试营业的时候是没收租金、管理费,这些什么费用都没有,就是试营业嘛当时。”
尽管什么费用都不收,当时来的茶商也只有六、七十家。张喜了解到,茶商怕茶城开不了多长时间就改弦更张,所以不敢进驻。于是,他们就和茶商签定五年的长期合同。不到两年,接近3万平米的马连道茶城已经驻满了370多家茶商。
北京一商批发陪送中心总经理张喜:“你比如说像这块地方吧,其实也就是在10平米左右,有人说现在要税、费都不减免的情况下,拿40万块钱要进来经营。”
据了解,目前北京马连道茶叶街已建成马连道、京马、京闽、茶缘等10座大型茶城,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家茶商在这里经营茶叶。
北京马连道茶叶协会会长赫存道:“马连道茶叶市场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茶叶市场,也是北方地区茶叶的集散地,你要是想看中国的茶叶哪一种最热销,到马连道来就能说明问题。”
赫存道说,很多人把马连道称作北方茶叶市场的“晴雨表”,许多新品种、新的营销方式都是从马连道兴起的。比如,铁观音在北方的流行最早就是从马连道开始的。
新德茶叶万元铁观音总经理王万元:“我当时来的时候,就是这个铁观音,北京的很少人懂这个茶。+后来我当时拿出样品的时候,我跟他说这是铁观音,他们还以为铁观音,铁观音都没听说过,他还以为这是一个工艺品。”
王万元现在已经是马连道经营乌龙茶元老级的人物。1998年,他就是随着一些福建的茶商挑着茶叶来到了马连道开发北方市场。当时的王万元囊中羞涩没有单独开店的实力,只能靠租柜台开展业务。
新德茶叶万元铁观音总经理王万元:“2000年,跟卖花茶的老板租了2个柜台,一个月就给他几百块钱。因为北京人原来都是喝花茶的嘛,然后一般的有客人过来,花茶买完,我就拿着一点铁观音也给他喝,喝完了几乎都觉得不错,多少都买点。”
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不经意间却成就了王万元的一番事业。借花茶现成的渠道,王万元第一年就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于是,他又在5个花茶店,分别租了柜台。这种做法,在当时被形象地称为“拼店”。
新德茶叶万元铁观音总经理王万元:“我当时的6个店2001年的营业额才50、60万,到现在我每个店每年流水都300、400万。”
北方市场也结束了花茶一统天下的局面。之后的非典中的绿茶兴起,普洱茶热浪席卷北方市场,我们都可以在马连道市场上找到相对应的印记。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那马连道这个茶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三大茶叶市场之一,据我们测算,通过马连道茶叶市场形成的茶叶交易额,大体上在18亿到20亿元人民币,应该讲这个规模,这个量都是很大了。”
马连道等茶叶市场的营销模式也给一些地方带来了示范效应。类似的茶叶销售方式被迅速复制,许多地方纷纷建起像马连道这样的茶叶市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60多个茶叶市场,这些市场的茶叶交易额占到全国茶叶交易总额的近70%。茶叶市场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茶叶生产地,一头挑着消费者。这个挑担子的就是经销商。在经销商的推动下,茶叶市场不断发展。而这个市场大舞台也造就了一个个的财富传奇。
1995年,带着借来的2000块钱,俞学文来到了北京。种过茶、做过农活、当过裁缝的他,想在北京做茶叶生意。和许多创业者一样,俞学文也有一段艰辛的创业史。
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学文:“来北京,当初住的是一个,就是说这种,龙骨架的这种临时这个房的这种十面瓦盖的,门脸房也是这样子,门脸房边上呢,比门脸房矮一点的,就是比人高一点的,搭的一个小房子睡觉的。”
俞学文说,选择在马连道做生意,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库区房子便宜,利于储藏大量的茶叶。大多数的茶商也同样看中了这一点。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俞学文听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说起了有机茶的好处,这让俞学文如获至宝。
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学文:“它是要用有机肥种植的,要用有机物有机肥种植,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这必须这个国际和国内有机认证部门的严格认证。”
当时的有机茶只有绿茶,那时的北方市场销售却以花茶为主,让喝惯花茶的人改喝绿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一些国家提高了食品安全标准,而当时我国的茶叶采用的是十几年前的卫生标准,和一些国家的新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这使我国的茶叶出口受到了一些影响。
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学文:“有机茶刚好是填补了,当初出口指标和农药指标和国内一些茶叶的质量标准上,应该有机茶是填补了这样一个空白,让人感觉是绝对放心的,而且是跟世界接轨的这样一个产品。”
绿色食品概念的提出,为俞学文的有机茶培育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有了这样的背景,他开始大打有机牌。
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学文:“再一个是加上马连道从局部的几家茶叶店发展到后来几百家上千家,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下,也有不少的全国各地客商进货商,包括国外的一些客商来这里,这样能让他们直接了解有机茶。”
借助有机茶的概念,“更香”从茶商云集的马连道挤出了一块市场。有机茶销售,从1997年的几十斤,发展现在每年的销量已经达到四十万斤。不仅是“更香”,记者发现,整个马连道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打起“绿色食品”这张牌。马连道茶叶协会会长赫存道告诉我们,目前在马连道市场上销售的所有茶制品都必须通过国家的食品安全认证,马连道还特别鼓励那些持有原产地认证的名优产品进入市场。
北京马连道茶叶协会会长赫存道:“咱们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的名茶像几大茶叶,西湖龙井呀、铁观音呀、乌龙呀、花茶呀产地都应该有这种标识,有这样的进来,我们要进行优惠,给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跟经营条件。”
为确保茶叶质量,马连道要定期对茶叶进行检查。近来国家也加大了对茶叶质量的关注力度,2006年10月,我国实施了新的《茶叶卫生标准》。新的《茶叶卫生标准》比原来标准要求更严格,在一些重要的指标上已经和欧盟的相关标准处在同一水平。
俞学文用有机茶为自己在茶叶市场中赢得了一块领地。在马连道这条只有1500多米的街道上,云集了大大小小1200家茶叶门店,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这种环境一方面让商家感到了空前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同时也为创新提供了动力,在马连道我们就发现了一家特殊的茶叶店。
超市您可能见到不少,但专门卖茶产业的超市您可能见过的不多。这里经营者告诉我们,这家5000多平米的超市经营着上万种和茶有关的商品。
天月超市董事长李晓毅:“因为超市在整个国内还没有人这么做过,我们这么做也是提升马连道的整体的那个商业竞争力说是,那么我们这个也是做了很多规范,因为超市嘛,我们肯定以规范为主,包括我们这种的商品统一啊,服装统一啊,价格统一啊。”
李晓毅做茶超市就是想让消费者能在他的超市里买到和茶相关的一切产品,实行一站式购物。李晓毅说,一些企业不愿意卖中低档茶叶,造成了消费的盲区,超市目前正是适合大众的消费。也有利于马连道品牌的塑造。今年以来,马连道还出现了一些新面孔,一些茶行业中航母级企业纷纷落户马连道茶叶市场。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诚章:“我们是今年5月份决定在马连道开这样一个旗舰店,现在装修基本结束很快就能开业。”
作为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和出口企业之一,中国茶叶股份公司经营的茶叶品种囊括我国六大茶类的大部分茶叶。拥有中茶、蝴蝶等多个茶叶品牌。他们这是第一次在马连道开业。无独有偶,有着120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吴裕泰也在不久前,把店开进了马连道。
北京马连道茶叶协会会长赫存道:“过去马连道晓的茶商比较多,近几年以来,我们注重品牌建设,我们引进一些大的品牌,比如吴裕泰、中茶公司,也进入了马连道,这对马连道将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赫存道告诉记者,马连道一年的交易额虽然有18亿元,但平均到每家企业经营额只有一百万元左右,企业规模偏小不利于马连道品牌的塑造,不仅是马连道,这也是整个茶产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北京吴裕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魏炜:“可以说这几年中国的茶叶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始终没有突破品牌的这条道路。”
魏炜认为,中国是一个产茶大国,但真正知名的茶叶品牌却寥寥无几。这也是造成我国茶产品附加值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北京吴裕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魏炜:“我们发现其实国外的茶叶不见得比中国的茶叶要好,但是他们产品的利润非常高,价格也非常高,其实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一个就是他品牌,一个就是他产品这种包装。”
目前,吴裕泰、中茶等一些大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增加文化元素来提升品牌形象、来增加自身产品的附加值。
二、马连道问茶——普洱富了勐海人
以马连道为代表的茶叶市场,为茶商搭建了创富的平台,同时,还它影响到另一个群体——茶农。据统计,我国仅直接参与茶叶生产的农民就有8000万人,我国茶叶的生产地,大多集中在边远的山区,多数属于贫困地区,近年茶叶的消费热给这里茶农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在北京马连道经销普洱茶的门店中,勐海的字样特别显眼。这里的经营者告诉我们马连道销售的普洱茶许多都来自云南勐海。
北京顺福茗茶总经理陈顺进:“我是专门卖普洱茶的。我们的普洱茶都是勐海的。在马连道,勐海的普洱茶也比较多。”
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叶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武:“勐海这个地方的茶叶在马连道应该在一半以上,这个普洱茶。”
马连道市场的茶叶经销商告诉记者,普洱茶的热销一方面红火了市场,另一方面也给勐海等主产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
在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记者见到了茶农若三。若三今年39岁,他告诉记者,在2000年以前,他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他所在的西双版纳自治州的景洪市。就是因为穷,他拖到30多岁才结婚。祖祖辈辈以茶为生的若三,这样描述他以前的生活。
茶农若三:“我最小的时候可以说是去上学,那个穿鞋子都穿不起,那个时候是很穷。我记得最高兴的一件事,我爸爸一次性帮我买了两只铅笔,那个是我记事以来第一件事最高兴的。”
因为一下子得到两支铅笔而激动了几十年的若三,现如今家里也有了两辆汽车。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于2003年。在2000年,8块钱左右一斤的普洱茶干毛茶,到2004年价格开始直线上升。
茶农若三:“去年少量的卖的有些古树茶可以说是卖到500块(每公斤)。可以说是大…,如果平均下来可能到350左右(每公斤),春茶的话是350(每公斤)。”
世代种茶的若三也搞不清楚,普洱茶的干毛茶价格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但他清楚的是,他赶上了他父亲,以及他父亲的父亲都没过的好日子。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若三所在的格朗和哈尼族乡,去年出了一位大名人。他把自己做的普洱茶亲自送进了中南海。
茶农确康:“这个是我女儿,那个我儿子,这我儿媳妇,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好啦,你们来我家做客,我们生活更好。”这位哈尼族老人叫确康,他今年72岁。茶农确康:“因为我们呢,广大的农民啊,广大的农民普洱茶好啦,我们广大的农民更上一层楼,更好一点,我想这就是上送一次党中央就送普洱茶去,就是我改革开放以后呢,一次梦想的,但去年呢,这个梦想成真了。”
确康老人指着他在北京的照片告诉记者,去年9月25号,为了感谢党中央的惠农政策,使茶农过上了幸福生活,他把自己做的普洱茶送到了党中央。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已经是第二次给党中央送普洱茶了。
茶农确康:“这个是1955年我到北京,我们云南省少数民族纪念参观团,到北京参观的时候毛主席送给我的,我当时呢我正是拿了我们家的南诺乡的普洱茶,我父母亲亲自做的普洱茶,这个送到北京,送给毛主席。”
当年20岁的确康,送普洱茶是为了感谢党解放了云南。2004年普洱茶价格的上涨让茶农得到了实惠。于是老人又萌生了给党中央送普洱茶的想法。生活富裕了,老人的儿媳也在去年开了一家专门生产普洱茶的厂子,准备把老人做茶的手艺发扬光大。“格朗和”在哈尼语里是幸福、吉祥、安康的意思。和若三、确康老人一样,格朗和哈尼族乡的茶农,这些年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格朗和哈尼族乡乡长且捌:“2006年我们全乡有一万五千八百二十六个人口,我们的人均纯收入就是1786,去年。如果今年这样下去的话,今年不止这些了。比这个差不多翻一倍了,看今年的这个水平是翻一倍了。”
格朗和哈尼族乡所在的勐海县是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区域。有着800多年树龄的最古老的普洱茶树就是在勐海县发现的。记者到勐海县政府的时候,他们正在商量茶农的事。
县长,昨天有三个茶农代表来到我们政府,要求要成立这个茶农协会,你看这个事。2006年,勐海县共有24.5万亩茶园,年产精制普洱茶1.31万吨,实现工业产值达5.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7%。当年,勐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75元。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吴江玲:“很多山区农民呢都因为普洱茶市场的好转,都买了汽车,买了摩托车,很多原来因为贫困不能上学的孩子啊,现在都能够全部上学。”
不仅是勐海县,由于普洱茶是云南的特产,在从2004年开始的普洱茶大幅上涨背景下,整个云南的普洱茶产业都沐浴在春风中。而今年春天,普洱茶的价格更是青云直上。1—6月份,普洱茶春茶原料价格比去年上涨了140%。根据云南普洱茶协会提供的信息,2006年普洱茶的产量是5万吨,云南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人均收入是540元,比2005年增长了100多元。
在今年1月21日广州的一个拍卖会上,一包100克上世纪40年代的普洱老茶竟然拍出3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平均下来,一克普洱要3000元人民币,竟比黄金还要贵上十多倍,今年1—5月,普洱茶的个别品种价格比去年涨了十倍。但5月份后,普洱茶的行情突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三、马连道问茶——热钱煮沸普洱茶
6月热得让人喘不上气来,然而普洱茶市场却有些冷。普洱茶价格像坐上了过山车一样,在经历了今年前几个月的飞速上升后突然急速下降,6月份原料收购价格从最高时候的每公斤65块钱跌到了每公斤20块钱左右。
云南六大茶山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殿蓉:“其实我认为冷的话,下来的不是厂家,而是一些炒家,和市场的一些,不正常的一些因素。”
远隔千里的北京马连道也感受了这次价格的波动。高晨生,16岁开始学茶,22岁跟随他的父亲在北京马连道开了第一家民营的茶叶店。2005年随着普洱旋风刮到北京,他也投资三百多万扩大了他的普洱茶生意。
北京市满堂香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晨生:“投资的回报比大概在30%、40%这样的。应该讲普洱茶的回报率我认为是比较高,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周期很短。”
周期短、回报高,插上这两个翅膀的普洱茶卖疯了。2006年在马连道几乎找不到不卖普洱茶的商铺。而今年6月疯狂了一年半的普洱茶价格开始下跌。
北京市满堂香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晨生:“原来一批(普洱茶)发来的话,用不了10天吧,就下去了。有的快的话就10天、半个月就完成一批。现在半个月,1个月来拿一次货。去年有挣1亿多的,到现在也有赔几千万的。”
北京市京闽茶叶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金朝:“庄家,挣到钱的庄家肯定有挣钱的,他会撤走,跟炒股票炒期货一样,庄家走了。那么好,第二个就是这些做茶叶的这些商家,受损失的有80%、90%都受了损失。挣钱了没有,开始是挣到了,挣了跟股市一样,赚完了之后跟股市一样他又冲进去了,然后压的都是货。倾家荡产到谈不上,但是肯定有把自己的血本都套在茶里头的,大有人在。”
万金朝认为,一些炒家对部分品种的过度炒作是造成这轮普洱茶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
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叶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武:“主要是在几大品牌这块,这些原来上涨的空间比较大的产品,正常的一般二线企业这些产品,价格波动不是很大。”
马武同时强调,这次降价集中在一部分炒家追捧的名品茶。这些普洱价格的下跌对普通消费市场影响不是特别明显。
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叶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武:“马连道像这种手工茶,这个在今年的4月份,它也是这个价,180块钱左右,那现在呢,还差不多,还是这个价格,所以说这个普洱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所有的茶都下跌。”
一些普洱茶的经营者认为,普洱茶不同于一般茶叶,只要存放得当,多放上一两年价值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值,如果资金没有压力放到来年出售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普洱茶都老总:“因为我这个茶叶不卖,明年照样卖,价值还不会变价,还自然增长10%到25%。”
也有人认为,普洱茶虽然在适当的存储条件下保存多年后能够升值,但它毕竟是茶叶,如果大量的普洱茶没有被消费,而是被储存起来,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
北京市京闽茶叶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金朝:“好的茶叶有升值空间没有,有,它也有保值空间,但是毕竟它少,茶叶一定要消耗,茶叶不消耗到什么时候它也永远不值钱。”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显示,普洱茶的原料收购均价,已经开始由前几个月的每公斤20块钱,回升到目前的每公斤30块钱。普洱茶已经渡过了谷底最艰难的时期,但如何避免类似现象的再次发生成为时下业内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9月底,全国主要茶叶生产区的市长、以及一些业内专家齐聚北京马连道,他们希望为解决目前茶叶市场存在的问题寻找答案。
金华市长:“我们觉得加强产销地的衔接,缩短流通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觉得这种模式还有现实的需要。”
黄山市长:“两地政府已经签定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下一步合作空间将会更广泛。”
9月29日,马连道所在的北京市宣武区政府与全国十个茶产地政府签署的《产销两地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产销两地之间建立统一的质量监管和供求信息体系。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人为炒作,茶产区和销售地区的生产需求信息不通畅,也是今年普洱茶价格大幅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我们农产品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信息不对称,产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价格信息也不对称,我们搞市场的主要目的是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恐怕这是我们的主要职能。”
北京市宣武区副区长杜灵欣表示,中国茶叶市场目前全国还缺少一个统一规范的交易平台,宣武区计划在马连道建立的一个茶叶拍卖中心,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变得更加透明。
宣武区副区长杜灵欣:“信息不对称、价格不公开,但从马连道来说,我们下一步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可以说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前几年在茶流通协会帮助下,马连道在做可行性报告,建立在走访各产茶区政府,要建立拍卖中心,拍卖中心就是交易方式、价格的公开、透明,信息对称。”
为了使茶叶市场能够更加地发展,产茶区的厂商们也在进行着种种尝试。1997年开始做普洱茶的胡皓明,是云南最早进入普洱这个行当的民营企业。他认为,今年价格的下跌,让许多企业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
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皓明:“我们就过了哈斯伯的认证,食品安全体系管理的认证,质量体系管理的认证,还有周边环境的认证。”
2005年到云南勐海投资建厂的张方荣,在普洱茶厂的投入已达6000万。他告诉记者在印度等世界产茶大国,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茶叶生产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质量必须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云南勐海博友茶厂董事长张方荣:“我认为我们这个普洱茶完全可以自动化生产的,而且不论对这个口感,对这个品相,对这个汤色,对这个组成等等造成什么影响,不会的,这个主要是一个工艺问题,一个数据问题,只是我们现在这个工艺问题,数据问题不适合自动化生产,如果这方面掌握了这个,这个数据以后,我们一步一步的做自动化的准备工作,你要这个普洱茶做一个大的产业,是吧,向全球开发的一个产业,必须自动化。”
普洱茶最大的生产企业之一——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称,他们今年将普洱茶的生产量控制在1万吨左右,而把重点放在开发有机茶上。
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贾鹏:“我们现在正在刚刚启动这个工作,正在启动这个工作,从这个云南的三个地区,主要产茶区,西双版纳,临沧三个地区,在已经开始,已经找到了这个愿意合作的,愿意合作的28000亩这个茶园基地,愿意合作,那么采取的方式,企业、政府、农户三方合作的方式,某种去经营有机茶园,那么我们要做的有机茶园,是真正的国际一流组织机构,和中国的一流机构,去认证的,按照它的规定,按照它的要求和标准,经营的有机茶园,而不是贴一个不负责任的标签。”
云南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表示,为了保证普洱茶的质量,他们将给普洱茶办理身份证。过不了多久,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即将投入使用。另外,记者还了解到,普洱茶的国家标准也在酝酿之中。
云南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支持我们省里边,在搞这个国家标准,这个正在启动,也正在经过调查,我们现在组织了一批专家,正在写这个综合标准,如果以后能上报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批准以后,我们就可以就国家标准来执行了。”
可以说最近几年是我国茶叶行业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但目前,茶叶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但茶叶的交易额只占到了世界的1%,2006年中国茶行业的产值是200亿元,还比不上立顿红茶这样一个茶饮企业的年销售量。和一些行业面临的形势一样,中国是一个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一个茶叶强国。茶叶行当里的许多人都憋着劲儿想借着奥运让中国茶火上一把,但这茶叶和奥运的结合点又在哪儿呢,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茶馆想到了一个点子,奥运有五环,中国有六大茶系啊,这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我听说,这家茶馆愣让奥组委主席罗格的夫人喝了他们的茶,还给他们的茶题了词。
本期主编:赵悦
编导:贾祯 付丹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22:08
重播:周日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