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半閑兄《茶舍夜話》——(五)河豚、斷腸草、茶

(五)河豚、断肠草、茶 

    茶舍所在地是番禺“半乡村半殖民地”(新建小区之戏称)的区域,未来的广州火车站就在附近,地铁3号线早已开通。未来成了闹市,可就不太适合开这类茶舍了。估摸着应该还有几年清静的快乐时光。

    地处珠三角的中心位置,无论从各个方向来,其里程都差不多。快捷与否,常取决于不同的交通工具和当时的交通状况。这极大的方便了那些美食家朋友。因为,“食在广州这句话”早该修订了,广州市内的饮食远不如广大的珠三角地区。再加上空气质量也有明显差异。于是,世代久居老城的广州人,只要条件允许,都纷纷把番禺定为迁徙的目的地。就是仍住在国语比粤语好使的老城区的居民们,每到节假日,便四出“搵食”,四下找寻休闲的地方。颇为壮观的车流总是倾城而出。老城区的广州人,无怨无悔的接受这种日益边缘化的忙碌。

    这天恰是周末,有几位馋嘴的年轻茶友,牙祭之后,途径茶舍,便来小聚叙旧。他们在南沙小渔村吃了一天河豚,戏称要来讨解毒之茶。

    我笑道:“几位红光满面的何毒之有?就是吃河豚,要是当真中毒,还让你开了一路车?”一边给茶友们上茶,一边问道:“为何要拼死吃河豚?”

    不料对方答得痛快:“眼下,可不只有河豚不是人工喂养的?再说,给河豚剔除毒腺比给其他食品除毒更容易些,至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剔干净了,才不会中毒呢。”

    “那你还嚷嚷着要解什么毒啊?”我好奇了。

    “你没听说吗?现在呀,就是被狗咬了,也别让人给咬了。人的牙齿上可都是淬过五毒的!”看我惊得合不上嘴,近厮大笑起来“哈哈哈,不是吗?什么铬铁黄,苏丹红、孔雀绿、三聚氰胺、增白剂,可不是五毒俱全了吗?而且还五色俱全。这些东西,平日里在城里没少吃,其实是不得不吃。”

     这一下子,可真把我这个乡下佬逗乐了,“嘿嘿,这就是你们要喝茶的理由呀?”

    “你不知道吗?那神农氏当初日尝七十二毒,可不都因得茶而解吗?”他见我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挺认真的接了一句。    

    “是有这么一说,但古人所说的毒,可不尽是你说的毒。你要是真中了河豚的毒,别说在小渔村,就是在大城市医院边上,也无药可救!倒是你说的那些五彩毒啥的,一时半会儿还要不了你的命。”我嘴上是这么说,可心里却犯嘀咕。也真怪了,现如今连河豚都不如别的食品唬人了。无论如何,滥吃野生动物还是不对的。应当提醒提醒他们。

    “你们知道神农氏是咋死的?”我一边冲茶,一边吓唬道“是让断肠草给毒死的。野生的就一定安全啦?未知的东西还很多呢。要是江河水质污染了,你们吃的河豚说不定又有新的毒素呢。”

    “喂,阿叔,”另一位茶友对我说:“据说比断肠草更毒的东西神农氏都尝过了,怎么就偏偏死在这断肠草上呢?传说中的神农氏死于断肠草,会不会是另有隐喻的?”

    “隐喻?什么隐喻?”第三位茶友抢过话:“莫非是他老人家料到后人会在茶叶上喷毒药,伤心死了?”

    哈哈哈,大家都笑翻天了。这是哪儿跟哪儿呀。农药化肥也就用了几十年,七千年前就预测到?说得也太玄乎了。不过,这断肠草是否另有隐喻?的确是个有趣的话题。

    茶如何能日解七十二毒,如何就解不了断肠草之毒,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个夜晚的话题。

    他们几个大都是喜欢用文学方式观察世界的。随着他们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替神农氏设想了各种各样可能发生过的故事。从带领着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到指导人民掌握先进的农牧生产技术;从舍生忘死的研究医疗技术,到红颜知己的命丧黄泉。可就是想象不出如何能“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既然得到了解毒之茶,何以还会命丧断肠草的毒素之下。

    幸好,过去我读过《神农本草经》。大致知道古人所说的“毒”,涵盖甚广。除了可以直接致命的“毒”之外,也还包括了食品和药物的竣猛性味。例如:极寒、极热、极苦、极辛等。

大凡作用于人体产生不适感有剧烈反应的,古人称之为“大毒”;大凡作用于人体产生不适感有缓慢反应的,古人称之为“小毒”。虽不主张平常食用,却可用于治病救人。故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之论。我想,所谓“日尝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指的未必是足以直接致命的“毒”,大约是指治病之用的,其药性有所偏胜,反应比较竣烈之物,或多食令人感到不适的食品及药物。

    有病而用(“毒”)药,则邪气受之。无病而用(“毒”)药,则正气受之。神农氏为了医药研究而舍身尝毒,正是无病用(“毒”)药,其药性庞杂,势必扰乱身体里脏腑气血的阴阳气机(中“毒”)。此时“得茶而解”,说明茶可以缓解药性(“毒”性),有助于重新调合脏腑气血的阴阳气机(解“毒”)。

    古人也观察到,大凡吃进体内的有毒之物,往往先损害肝脏,故《黄帝内经》有论肝苦急,以甘缓之的说法。而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的《神农本草经》也将味甘性平之药,多归入上品或中品。可见茶之所以用于缓解偏胜竣烈之“毒”,必取其味甘性平之制也。

    若茶品制不得法,又苦又涩,或青涩而苦寒,或焦苦而燥热,其性味已属竣烈偏胜之类。虽含香也是“毒”物,岂能举解毒之功?

    至于神农氏何以因茶解不了断肠草之毒而死一说,半闲学浅,实难深究。就随大家文学方式一把吧。若说因红颜而断肠,未免过于附会。因为此说毕竟与茶之解毒说同简。似有告诫后人,茶,虽可以缓解进入体内的“毒”性之物,虽然可以调和体内阴阳气机之平衡,但毕竟不是万能的。更不应该用以取代医药。

    古人留下的科学研究的著述中,在有关茶与食品药物关系(包括茶与毒物的关系)的论述中,在其解毒之功失效的描述里,何以置诸多“毒草”不举,独举“断肠草”?想必是告诫后人,世上没有万能的仙药。饮食之道,当以“调以饮食,适其寒温,已平为期大”的预防疾病的思想为首要。凡食入肚肠之物,能养人亦能杀人。切莫因有方药之术,便可胡食海饮。制作食品药物者,更不应见利忘义,添加矫饰之物。以科学之名,行害民之恶。热爱健康的人们,应树立回归自然,符合自然规律的食品卫生安全观念,共同捍卫食品卫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由一则古老的传说,引出了一个千古之谜。不言而喻,这是一个一旦展开,便永无止境的话题。也是一个永远激励科学工作者孜孜不倦探索的未知领域。在一个小小的草根茶舍里,这一话题也只能是街坊邻里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我还是暗自为年轻的茶友,能关注这样的话题感到欣慰。

更多关于半闲兄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