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茶忘忧
添加时间:2008-02-22
出自:戚戚
浏览:4686次
茶之为玩,是种境界。于这种状态中尽可以忘忧。唐时有王维结庐于山林,吟诗作画,弹琴复长啸,常在烹茶煮泉中闻风相悦,沉思默想。俨然不觉星转斗移,光荫似水流逝。白居易自号“别茶人”,一人“坐酌泠泠泉,看煎瑟瑟尘……”时,已然忘却遭贬江州司马,闻琵琶而泪湿青衫的感伤。宋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不仅书法各擅胜场,品水识茶的功夫也俱是了得,且玩法颇多奇趣雅致。苏老东波曾尊茶为叶嘉先生,并长文述其清谦美德,叙情阐理多逞高论,当然明摆着是借以自喻。
茶在明清两代,随着社会变迁,政治动荡,也着实令那些品格高标,不伍世流、不与时俗的文士躲了进去。就连风流才子唐伯虎,一幅《事茗图》还嫌不够,又接二连三地画下《品茶图》、《烹茶画卷》、《琴士图卷》来,遣意抒怀大有荤荤卓立,脱尘遗世之感。
《事茗图》
更有一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七子朱权。为避宫闱之争,干脆来个以茶明志,心无旁骛。不过他慧心敏悟,真能精钻深研,写出了传世专著——《茶谱》。当中有说“予尝举白眼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智,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于茶灶,又将裨于修养之道矣。”
蒲松龄作《聊斋》,为搜寻故事,曾设茶棚于村头,招揽乡人讲些精灵古怪的传说。非施非报,是将茶做了酬资。这种与三、五友聚,清聊闲谈借茶以助兴差不多,与玩茶的意境不全然一码事。还不如乾隆爷以松子、佛手、梅花烹出“三清茶”的玩法来的地道,自创自名、自娱自得。据说还特地采用的是冬天贮藏的雪水。
有不少茶具小品是在玩茶中发明出来,像茶荷、茶簪、闻香杯等等,又为品茗、玩味增添了几分意趣。
[声明] 易茶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参考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