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和实物考证,紫砂陶自北宋就开始烧制了,其器型粗犷朴雅,实用性较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率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紫砂陶也跟着变化,制作技术不断改进,由单一的实用品,逐渐转化为实用工艺品,鼎盛期为明清期间,当时社会上一些名流和文人墨客都喜欢玩赏紫砂陶壶,并为制壶艺人设计壶型,还在壶上作画刻字,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以陈曼生为代表,他是引导紫砂陶的主角。由此而来,紫砂陶壶由实用品进而上升为工艺品的台阶了,甚至是件珍贵的艺术品,至今人们对紫砂壶更认识、更珍爱了。
紫砂陶具有质朴、古雅、耐看、不俗不腻的欣赏效果,是艺术和技术高度统一的结晶。
任何形式的艺术品(包括紫砂陶工艺品),技术和艺术都是相互同意、相互依存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技术是艺术表现的手段,技术是受艺术意识制约的,艺术通过技术表达体现设计意图和效果。紫砂陶工艺品也是一样,需要技术和艺术密切结合,如成型工艺,虽坯体做工很光洁、平整、精确,但没有美的型体,线面处理又不当,这种产品绝不可为佳作,只能算是一般实用品。所以紫砂壶的设计和创作,是专供人们作室内外点缀欣赏之用的,缺乏艺术性的产品,是不会有艺术魅力吸引人的,也不可能有人欣赏和喜欢的。由此看来,从事紫砂陶工艺工作的人,需要精工又重艺,如只重艺术而忽视技术,可以说在他手下的作品,不可能是件完美的艺术品。作为一个创作造型设计人员,不仅要重视紫砂陶本身的艺术表现,同时也应考虑人文、环境与设计的整体理念,设计上“以人为主,物为人用”,合理安排人、物、环境三者的关系。最近我构思设计创作了一件作品,取名《思亭壶》,如图所示,此壶是以自然景观“六角亭”为题材,巧妙地与宜兴紫砂陶文化有机结合,该壶轮廓清晰,线角挺括秀气,气势泓大,以亭顶为壶钮,取亭檐为壶盖,再辅以三脚,整体紧密连合,选用上好古铜色青纹器泥料(内含本山绿泥成分)精心制作而成。该壶制作时抓住了点、线、面的构成关系,运用各种圆弧曲线的线性特征,表现了作品的造型与个性,作品曲线温和缓慢、丰满柔软,而壶嘴、壶把的抛物线有流动的速度感,壶身及壶盖之间的自由曲线则给人自由和丰富、流畅之感,充分地运用与巧妙结合“线”的性格表现,使其作品“圆中寓新、刚柔相济”,有着严肃、端正、庄重之感。作品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贴近生活,造法于变化,以有形的自然美感,表达无形的生命之源,注释了传统文化,使之风格古朴敦厚、作品浑然一气,恒久如新又藏古意,静中求趣,从紫砂语言中寻找点、线、面的美学要素,将紫砂特有的质地美、 个性美与造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该壶色泽温雅、似亚光效果,呈现时代美、细密工艺的“精确美”,既可远视其整体效果、又可近处欣赏其局部,作品肌理丰富、具有质朴、浑厚效果、耐看,沉实不浮,每个细节都体现出创作者细腻又丰富的情感!
关于技术和艺术的概念,用通俗话讲,技术就是干——是体现,艺术就是想——是设计。评论技术的高低,不一定做工细致、逼真,就是高标准,粗犷、豪放就是低标准。它取决于是否能采用最恰当的形式,充分完善地体现所要表达的题材,当粗则粗、当细则细、粗要粗得合理、细要细得合适,一切都要服从艺术的需要、恰到好处,这才算是技术的高表标准。对任何艺术形式来说都是一样,没有高超的技术,就不能表达体现出作品内涵的深度。技术固然重要,而艺术更不可缺少。
艺术是灵魂、是先导,而技术是基础、是保证。就一件紫砂作品来说,若没有艺术在先,进行构思、设计,而单从技术着眼盲目就干,肯定型体不美,没有艺术欣赏价值,是不会受人喜爱;然而一件作品虽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艺术效果很佳,但缺乏技术手段来表现,那么这件作品也只不过是纸上的“宾客”罢了。技术重于再现,以客观为主,技术可以继承;艺术偏重于创造,以主观为主,艺术也可以继承,但仅能继承其规律、原则,而不能原原本本地照抄。艺术是创造性的劳动,如何进行艺术表现,反映了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提高技术的根本在于实践、勤学苦练,要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探索新技术。提高艺术水平要比提高技术等级难度大,要求面广,艺术水平与作者的思想认识、文化涵养、技术素质、审美观点、生活阅历、甚至伦理道德、个人情操等等,都有密切关系。有人说:“技术靠勤奋、艺术靠天才”,事实上勤奋和天才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不可分割,更缺一不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千百年来在艺术领域中的名言,紫砂陶艺术,在前人的努力下,已名扬天下、四海皆知,我们后辈的紫砂从业者,都应该感到自豪和荣幸,把紫砂事业更加发扬广大,让这枝独秀之花开放得更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