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茶之与文人。
我想,如果没有文人墨客对茶的推崇,就不会有茶文化如此高的地位和普及程度。中国的文人是浪漫而有韵味的,也最富典型性,他们使茶焕发出新鲜而强大的生命力。
文人往往就是时代的“超女”,他们引领风骚,形成潮流。中国人的文化认知感太强,文人所爱当是正确的、时尚的,所以老百姓们也顺便爱上了茶,渐渐有了对文化的追求,他们的精神从日复一日的劳作上释放下来,趋向恬淡闲适。所以,我认为茶文化是从上层向下层慢慢渗透的。茶农喝茶,茶商喝茶,普通老百姓也喝茶,都不如文人来得有影响力。
中国是一个比较强调文人情结的社会,文人对茶的挚爱,突出表现为他们对一种文化共性的追求。茶具有高人和隐士的韵味,相对于酒,她的恬淡令人忘却机心,淡然处世,自得其乐。失意的人爱喝酒,得意的人也爱喝酒,不得意也不失意者则大抵是喝茶了。喝茶则忘却一切烦恼。
茶可以长伴文人读书,愉悦身心,消除疲劳,使人拚弃焦躁,理性沉稳,这于做学问是大有进益的。他们之所以爱喝茶,除了茶给他们带来的消烦涤虑而外,还在于对自身的标榜。倘或你是一个文人,而你对茶和酒皆无沾染之欲,则你的个性魅力将大打折扣了,你便丧失了文人的共性追求,变得浅薄无味。文人有时并非真的喜爱茶的口感,但是这种爱好往往有助于他做学问或者陶冶性情,则他们会从容不迫地喜爱上茶。举个例,许多人并不觉得酒的口感很好,但是每当宴饮之时,则往往倾杯尽鬯,饮个痛快,道理皆然,因为不能有悖于一种笼统的文化共性。
历史上儒家文人们留下了大量的茶诗文作品,比较有名的有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卢仝、范仲淹、苏轼等的诗篇。就连道士僧侣也都有好作品传世,譬如齐己、皎然。自从陆羽撰写了世界上首部茶学专著《茶经》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之类著作问世,其作者囊括了各种社会身份的文人,上自皇帝、命官,下至于学者、士子甚或平民。知识分子们对茶的热情越发高涨,茶文化就越发蔚为大观,从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试想,中国人饮了三千多年的酒,许多人都醉生梦死过,却不见得有哪部文人撰写的酒学专著名世。这也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酒文化相对于茶文化更要甚嚣尘上,文学作品中酒的意象更要多于茶,但是,科学性的文字却如此的少,也许茶人比酒客更要偏向于寻个所以然,抑或饮酒的文人都太感性了,都醉了吧。而这些诗文,这些著作,便使茶文化走向普及与繁荣。
苏东坡诗曰:“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好不快哉!但是文人的时代逐渐远去!而茶却越发燃点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整个世俗社会里波澜壮阔,各式人物纷纷扛着文化的旗帜,将这片叶子世代传递下去!
作为一个具有古典情结且喜爱喝茶的文人,此第二日之茶悟,乃有感于文人何以爱茶及其对茶之贡献,并生发出一种自豪感与优越感。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