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我国茉莉花茶产销基本情况
1、茶叶原料供应紧张
进入春茶采摘期后,突如其来的低温、降雪、霜冻、干旱、大风等极端恶劣性天气使全国茶产区近70%的茶园普遍遭受打击,采摘时间向后推迟,品质与以往同期略有下降,产量大幅下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十七个主要产茶省(市)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春茶产量预计为60万吨,比上年的产量下降约25%,春茶平均价格比2009年上升约30%。
茉莉花茶原料主要产区福建、云南和贵州损失严重,云南和贵州局部地区甚至连续数月滴雨未见,有些茶园第一轮春茶基本绝收。福建省受春季冻害影响,清明茶、谷雨茶、头春、二春茶均受到一定影响,预计春茶减产50%左右,同时原来用于做高端花茶茶坯由于红茶热,导致花茶和红茶抢原料,茶坯成本上涨约30-50%。根据西南茶城的统计,4—8月份共成交茶叶原料16310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4.8%,成交金额为466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均价为28.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5%。从西南茶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茶叶原料成交量大幅萎缩,下降幅度达到了24.8%,但是,成交金额比上年上涨了2%,平均单价大幅上升了35%,与今年我国春茶的产销情况是吻合的。
2、茉莉花供应减少
我国目前茉莉花种植面积大约为12万亩,年产鲜花9万吨。其中广西横县种植达10万亩,福建、四川、云南2万亩。由于今年广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导致茉莉花供应紧张。根据西南茶城统计,5—7月份茉莉花交易量为15964吨,同比去年下降31%;交易额为13591万元,同比去年下降28%;均价每公斤8.51元,同比去年略有上升。茉莉鲜花交易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今年春季气候持续干旱,致使茉莉花上市比较迟,“五一”才开始交易;二是在6、7、8月份茉莉花上市的高峰期,受今年前期干旱气候和中期雨水过多的严重影响,6-7月份上市交易量大幅下降。去年最高日交易量为500吨,今年为320吨;三是这些数据仅属西南茶城的交易数据,今年在西南茶城场外的茉莉花交易量也逐渐增多,这些交易不在统计之内。
福建、四川、云南是另外三个生产茉莉花的主要省份。四川、云南的茉莉花种植稳定在上年水平,福建茉莉花种植面积出现减少。受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开始使用和主要产区仓山区提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引导茶企回迁影响,福建茉莉花原料供应出现不足,福州本地茉莉花价格上涨。据有关人士预测,今年福州茉莉花预计价格仍将在20元/公斤以上。
3、花茶加工
从目前情况看,今年茉莉花茶的加工量下降已成定局,花茶销售日益向品牌企业集中,包括张一元、吴裕泰、猴王等在内的品牌企业加工量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因此,花茶加工量下降主要还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他们本来在市场上经营利润薄,而且抗风险能力差,在茶叶原料和茉莉花价格上升、原料减产的情况下,被迫减少花茶的加工量。因此,预计今年的茉莉花茶加工量在8.5万吨左右,比上年下降5%。另外,由于茉莉花茶消费市场比较稳定,产销基本平衡,茉莉花茶加工量减少,会打破市场的平衡,造成供应的紧张,这将有利于茉莉花茶价格上调。
4、花茶出口
今年1—7月份花茶出口4019吨,出口金额为2015万美元,分别比去年上升了23.4%和30.79%。平均单价为5.0美元/公斤,比去年上涨了6.13%。花茶出口前5位分别是日本、俄罗斯、香港、美国、新加坡。其原因一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前两年国外采购商减少了茉莉花茶的采购数量,导致库存减少;二是国内茶叶价格上涨也促使国外采购商增加采购数量。国际市场茉莉花茶市场潜力较大,关键是要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建立起质量可追溯体系。预计今年花茶出口将会超过7000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成本上升。
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茉莉花茶加工的各项生产成本都在上升。尤其是人工成本。从采茶、制茶到采花,都基本是靠人工。由于茶叶生产发展较快,每逢采茶季来临,在雇佣本地采茶工的同时,还需要从外地临时招收采茶工人前来帮忙。据福建省福州、宁德地区农业部门的反馈信息,今年以来当地劳力成本较去年已上涨了10-15%。同时,采花工的人员工资也因地域不同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2、茉莉花茶价格偏低,导致产业发展滞后
今年,花茶受成本上升影响,价格有所上升,北京地区部分企业花茶价格中档花茶价格提高了30%以上。但是,茉莉花茶是再加工茶,生产环节多,周期长,成本高,相对其他茶类特别是红茶的较高利润,茉莉花茶的生产和经营效益较低,影响了茉莉花茶企业在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导致生产设备简陋,加工方式落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茉莉花种植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是茉莉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易受寒害、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二是品种退化,植株老化。由于横县茉莉花连续栽作二三十年,植株老化、品种退化、土壤板结、肥力降低,茉莉鲜花的产量、质量下降明显,而要大面积更新老龄花地,资金投入很大,每亩约800元。三是大面积标准化基地建设难度大。在茉莉花的种植上,目前花农仍以分户经营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快,基地效应、联户规模效应不明显,未能与企业联动发展。四是茉莉花优质和优价没有联动,影响了花农生产优质茉莉花的积极性。
4、市场营销创新不够
茉莉花茶除了宣传投入不足,消费引导不够外,茉莉花茶的营销创新也有待于提高。例如,茉莉花茶的销售大多数以散茶的形式进行销售,品饮方式也比较传统。从协会对销区的调查情况看,茉莉花茶市场传统市场不仅消费基础好,大多数市场茉莉花茶的消费数量比重仍占到50%以上,而且消费需求依然保持增长的趋势。但是我们对市场研究不够,在引导消费方上方法不多,加上前几年个体花茶经销企业采取低价竞销的方式,导致花茶质量下降,影响了市场发展。
三、几点建议
多茶类均衡是我国茶叶竞争的优势之一。茉莉花茶在我国茶叶消费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保持茉莉花茶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对促进茶农、花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来了解情况看,茉莉花茶的加工将会继续向横县集中,因此,我国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关键也在横县。长期以来,广西横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茉莉花茶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扶持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除了与广西横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两年一届的“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外,每年都要召开一次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会。及时了解市场发展动态、解决产业存在的问题,探讨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会议,大家也提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稳定茉莉花的种植和生产
全国茉莉花种植有出现减少的趋势,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茉莉花生产的稳定。茉莉花茶长期处于低价格水平,不仅造成企业经营效益低下,而且,已会损害到花农种植茉莉花积极性。因此,要稳定茉莉花生产,提高花农的收入是关键。从横县情况看,要稳定茉莉花生产和种植,茉莉花的收购价格要稳定在12元/公斤以上。另外,通过提高种植和管理水平,来提高茉莉花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也是增加花农的收入的有效途径,包括:茉莉花品种更新换代;发展无公害、有机茉莉花生产基地,建设国家茉莉花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等。
2.提升茉莉花茶的加工水平
花茶加工工艺落后,标准化程度不高,是制约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另外一个瓶颈。目前,横县茉莉花茶加工企业大多数属小规模的加工作坊,其总体特点是技术落后,产量低,效益差等。这种模式不能符合我国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损坏了茉莉花茶的整体形象。去年以来,横县继续积极鼓励和引导茉莉花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提高鲜花香气利用率和花渣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花茶加工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县开工生产的花茶加工企业160家,全部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其中有152家获得QS认证,11家使用“横县茉莉花茶”证明商标和“横县茉莉花”原产地保护标志标签等。下一步应该重点放在工艺改进和加工环境改造上。建议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茉莉花茶种植、加工技术进行研究,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实现现茉莉花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加工。
3.继续加大茉莉花茶市场推广
茉莉花茶市场缺乏消费热点,加上市场上还存在对茉莉花花茶质量不高的错误认识,影响了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因此,要继续加大茉莉花茶的宣传力度,包括对茉莉花茶营养和保健功能的宣传,让消费者正确认识茉莉花茶,树立茉莉花茶良好的市场形象;要加强茉莉花茶企业品牌的培育,包括与茶饮料企业的合作,扩大茉莉花茶在市场的影响力;要继续办好“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以“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为平台,着力打造世界茉莉花产业中心,促进茉莉花茶文化和贸易的发展。
4、建议建立茉莉花茶价格指数
我国茶叶已经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茉莉花茶已经完全实现市场化。但是,由于存在着市场信息滞后、失真和不对称等问题,不仅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还往往造成市场主体行为盲目趋同,导致供求失衡,价格失真。建议依托横县西南茶城,先以茉莉花和茉莉花茶茶坯为基础,编制茉莉花茶加工的合成价格指数,待条件成熟后再出台茉莉花茶综合价格指数,为广大茉莉花茶生产和经销企业提供及时的价格信息,有利于生产者减少盲目性,规避市场风险,节约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5.继续开拓国际市场
坚持走外向型发展道路,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结合起来,在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茉莉花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充分利用广西与东盟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探讨建立中国与东盟茉莉花(茶)业合作与发展平台。探讨文化交流、经济合作、贸易往来的载体和方式,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扩大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让花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