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不为人所知的“北茶”
核心提示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本届哈洽会上,各地茶商云集,然而他们带来的茶几乎清一色都是产自南方,即便展会上也有北方地区生产的“北茶”,即便“北茶”叶厚香高、味浓耐泡,即便“北茶”药效显著、功能独特,也完全被南方生产的各类“南茶”所淹没。在采访过程中有专家向记者指出,“北茶”要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找功能差异、打中医药牌是一条发展之路。
不为人所知
“北茶”味浓耐泡
在历届哈洽会上,总有大量茶商、茶企参展,本届也不例外。记者17日走进哈洽展厅,琳琅满目的茶叶让人眼花缭乱。据了解,这些茶大多产自浙江、云南、福建、台湾等地。茶的品种也很丰富,既有绿茶、红茶,也有乌龙茶、花茶等,它们几乎占据了茶展的所有展位,总有顾客询问茶的品质和价格。而当记者走进伊春上甘岭林业局展位时,眼前突然出现了蓼叶茶、三棵针茶、刺五加茶、暴马子茶,名字让人感觉很陌生。
展位负责人、某茶厂总经理刘志民告诉记者,这些茶无论是茶源、还是生产加工都在伊春上甘岭,是地道的龙江茶。因为这种茶产自北方,为了与南方产的茶区分开,业内人士将出产地在北方的茶统称为“北茶”,南方产的茶统称为“南茶”。
对此,哈市茶文化资深研究人士杨劲松认为,“南茶”、“北茶”都是取树上的叶子炒熟加工而成,只是树种不同,就这一点而言,两者没有太大区别。不过,严格上说,北方产的这种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虽然它的采摘方式、制作工艺、饮用方法都与南方产的茶相似,但从茶生长的地理环境看,传统的茶只在南方生产,“北茶”多是保健饮品。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盖志武告诉记者,由于“北茶”地处北方,日照时间较长,温差较大,生长季节长,采摘季节短,有利于茶叶有效成分的积累,因此茶叶味浓耐泡。
市场空间小
“北茶”上哈洽找销路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虽然刘志民的展位位置相对较好,但在十几分钟时间里,只有两名顾客走进展厅,而且只是逗留了一小会儿便离开了。其中一位顾客说:“总觉得这不像茶,更像中草药,不敢轻易喝。”对此刘志民无奈地说:“‘北茶’市场占有量太少了,整个茶市几乎都被‘南茶’垄断着。”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茶叶生产涉及到20个省区的1000多个产茶县,涉及茶农众多。正因如此,茶叶才被农业部列为“果茶出口推进计划”的主导品种之一。而我省像刘志民一样生产销售北方茶的茶农、茶企原本不少,但遗憾的是如今大多已经不做了。刘志民说,虽然“北茶”与“南茶”从口感到功能上都有着相似之处,不过,很多人不认“北茶”,市场销路不好,逼着茶农、茶企转行。
刘志民告诉记者,他所生产的茶大多是被内部认购了,市场上根本没有。据刘志民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如今他的茶栽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00亩,年产量已经从过去的二三十斤上升到近百斤,但企业规模仍然不是很大,即便遇到了大客户,因为产量上不来,也不敢接单。
盖志武教授说,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茶叶市场,单靠尚未形成规模、知名度不高的茶企独创江湖,很难有所作为。对此刘志民也深有同感:“这次参加哈洽会就是想要大家知道,在茶市场上,除了‘南茶’还有‘北茶’,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北茶’的发展,并希望能借哈洽会之机找到商机。”
找功能差异
“北茶”可打中医药牌
盖志武教授说,虽然“南茶”有各种功效,如美容、保健等,但与“南茶”相比,“北茶”更注重功效。拿刺五加茶为例,因为刺五加本身就是一种中医药材,能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功能,可安神、增智、明目、增强体力,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此外,还有一些植物具有祛除风湿、活血的药效,制成茶后,其功效性仍然很强。所以相比较而言,“北茶”比“南茶”更注重药疗功效,保健功能更明显。
对此,盖志武教授分析认为,“北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茶,要找出它们的差异化,分清楚“北茶”尤其是龙江茶的优势在哪,然后再去经营。他认为,“北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功效,因为具备医药性能的饮品并不多,这是“北茶”与其他茶相比最明显的区别,也是一种优势。
扩种植规模
促进“北茶”产业壮大
盖志武教授建议,要发展茶企业,必须要促进茶叶产业的不断壮大,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政府部门应该想办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使其发展成为规模茶厂,积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提升我省茶叶种植技术和茶饮品、茶食品、茶用品开发水平,促进茶叶种植业升级换代;此外,还要促进“北茶”品牌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北茶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北茶的文化内涵,从种植、加工、包装、品尝、茶艺等,进行全流程的概念提升,塑造“北茶”品牌的高端形象;也可以推动以茶为媒的生态旅游业发展。
目前,青岛也在发展“北茶”,并在当地规划建设了中国茶叶博物馆、观光式茶叶加工车间、10家精品茶叶观光园和百家特色茶楼(馆)等基础设施,专门开发、开辟茶文化旅游专线,组织采茶、制茶活动,开展茶园观光风情休闲游等,进一步提升茶旅游的档次和其对茶产业的支撑度。
盖志武教授认为,什么时候北方茶也发展成规模、形成品牌了,那时市场上才会真正有“南茶”、“北茶”之说。不过,尽管目前“北茶”还没有形成气候,但毕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茶
属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饮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茶起源于中国,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记录,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的炎帝神农氏。
非茶之茶
人们习惯上把与茶一样泡饮的植物叶或经过加工的茎叶都称为“茶”,其实它们与茶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种属,没有一点亲缘关系,如人参茶、杜仲茶、绞股兰茶、菊花茶、桑芽茶、金银花茶、桂花茶、胖大海茶等。这些非茶制品我们称之为“非茶之茶”。它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保健作用的保健茶,也叫药茶,是以植物茎叶或花当主体,再与少量的茶叶或其他食物作调料配制而成,如绞股兰茶;另一类是当零售的点心茶,如青豆茶、锅巴茶等。
基本茶类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由于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著名绿茶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种类主要有红碎茶等。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
白茶--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几种。
黄茶--经过闷堆,形成黄叶与黄汤,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黑茶--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等品种。(孙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