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不是立顿
很多所谓的专家,在分析中国茶叶市场时,往往信手拈来的例子就是立顿。其论调不外乎他们“掌握”的数据:一个立顿的市场超过整个中国茶叶生产企业的市场;一个立顿的品牌盖过所有中国茶业品牌;一个立顿不生产一片茶叶,但做成了最大的茶叶企业,而中国作为茶叶产量最大的国家却没有一个能与立顿抗衡的茶叶品牌。
在看到这样比较的文章时,我不知道这些专家们对立顿真正了解多少,又对中国整个茶叶产业了解多少。树立一个众所周知榜样,然后登临高处,指手画脚一番,却提不出任何实质性的方案。这是目前批评中国茶叶企业和茶叶市场的专家们惯用的措施。他们根本不顾这是否有可比性,根本不顾各自的特点,根本不顾自己的话语是否有参考价值,根本不顾自己是否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国茶叶”?
什么是“中国茶叶”?根据本人有限的对中国茶叶了解的知识,认为中国茶叶是历史的、文化的、农业的、政治的、经济的、医药的和艺术的综合产物。
历史的,不用说。中国茶叶历史悠久,从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到有文字记载的“武阳买茶”。茶叶在中国历史中,可谓悠久。而且根据现代科技的认证,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就生长在中国云南。
文化的,这种文化不仅与文学紧密联系,与宗教也联系紧密。特别是“茶禅一味”,不仅包含了宗教、哲学的思考,也包含了茶与自然人的生理关系。
政治的,就更加直接。古代的中国茶,更多时候不是生活品,而是政治产品。“茶马互市”、“贡茶”等与政治紧密相连,是统治者对内与对外的一件重要政治工具。
经济的,很明显,从茶入文字的那刻起,便是以商品出现。也就是说,茶叶是明显的经济作为,与商业有着紧密的关系。普通茶农,商人,政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它获得经济利益。[next]
医药和艺术的。茶最初出现的身份就是“解毒”,后世更是把茶的医药功效研究的非常透彻;而艺术呢?同样。从单传的茶艺,到茶歌、茶舞和关于茶的绘画书法等,艺术的茶构成了一个独有的风景线。
那么我们来看看立顿。除了知道立顿这个品名和偶尔在超市上看到其产品。我对立顿不甚了解。但偶尔从电视上他播放的广告来看,立顿就是一个潮流性的商品。对,他就是一个能喝的商品。立顿茶的意酝和内涵与中国茶叶根本不是一个空间的,没有任何可比性。
在现代社会,立顿的成功是商业的成功。但是,试问,那些拿立顿做参考来分析中国茶叶市场的人们,中国茶叶在包含了那么多的传统因素后,还能模仿出一个“中国立顿”的商业成功吗?我的回答是,不能。立顿的是立顿,中国茶叶是中国茶叶。中国可以打造一个像立顿那样的成功茶叶品牌,但那绝对不是成功的“中国茶叶”品牌。有谁听说过“日本茶道”要打造一个“立顿”品牌吗?
中国茶叶真正走向自由市场的时间其实还很短,就是目前,有些茶叶还没有摆脱“政治的”的特点。是的,中国茶叶的这些特点有些要去除,但有些是需要提升,甚至有些是需要继承和发掘。中国茶叶目前的悲哀不在于做的比立顿小,而在于做的比日本茶道粗糙、简单、浮躁和浅薄。
清饮茶叶是大多数中国喝茶者的习惯,这是中国目前喝茶的市场现实。清饮茶叶者不是就不喝可乐了,不喝红牛了,难道中国茶叶做的比可乐小,做的比红牛小是因为没有学习他们,没有模仿他们吗?立顿在小的时候,它又是模仿了谁?
中国茶叶不需要模仿,可以借鉴,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体会自身的特点,创造出一套符合自己产品特色的营销模式和产品品牌。中国茶叶应该是中国品牌原创的一个基础,那些羡慕立顿的所谓专家喝过中国茶吗?喝过立顿吗?如果喝过,如果认真了解过,就不应该认为他们是同一种产品。带茶的品名太多了,但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叶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简单弱智的品牌和市场比较是可笑的。
越来越进入自由市场的中国茶叶,正在进一步分化和整合,这是一个锻造中国茶叶知名品牌的艰难时刻,在这个时刻,没有任何可以模仿和借鉴的。惟有创新,在深刻体会中国茶叶的特点基础上,精准的把握市场,才能打造出一个真正的“中国茶叶”大品牌。不去从中国茶叶本身上下工夫,而是旁征博引的简单借鉴和模仿,都是歪路。
“中国茶叶”品牌应该是怎样,将来会怎样?后续我将把几个方向的思考写出来,供大家探讨。不过,以后请那些写茶叶营销文章的专家们,拜托,不要只拿立顿说事!(金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