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王旭烽的家国情怀
辞去了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王旭烽这两年的习惯是,平静地穿梭于北京的家、城西的家和临安浙江林学院之间,给学生们讲讲中国的茶文化,抽空写写书。最近,她的长篇纪实文学《家国书》将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让人再一次读到了她意味绵长的写史笔触。
茶人心志
临安的浙江林学院距离城西40分钟车程,路上一目的青翠。我们去的时候,天下着小雨。到了她的办公室,她出来,穿着的衣裳,是新茶的颜色。
第一件事就是喝茶,捎带听王旭烽讲茶经,很老底子的感觉。
茶叫“紫笋”。茶汤清绿,有淡淡的回甘和奇怪的香。王旭烽笑说这香气是山野的香,不像龙井,浓郁大家闺秀似的豆奶香。怎么个“山野”?这种意境,到了山野里,闻到了,你就知道了。
“山野”这词让人想到了“嘉木”,率性。
她的办公室里堆着各种各样的绿茶,不少是朋友亲自炒了送来的。她也毫不客气地笑说自己是“资深茶人”。不光喝茶,研究茶文化,还对种茶、炒茶这些事儿都很有心得。林学院有专门的茶文化学院,这两年在茶文化学院当教授,她开过两门课,其中一门是“茶文化”。那些关于种茶的实践,看得多了,慢慢就会了。
从杭大历史系毕业,到进茶叶博物馆工作,到写出《南方有嘉木》,王旭烽同茶和历史再也脱离不了干系。
上月,农历节气的谷雨,杭州有了第一个“全民饮茶日”,她是重要的组织者之一。巧的是,我们去的那天,正好又是她学生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张的那天,王旭烽兴高采烈地带我们去哪儿喝茶看茶道,说,今后的新书发布,就拿到这儿来做怎么样?
家国情怀
“茶人三部曲”开始,王旭烽独特的写史笔触已经展现。这回的《家国书》,写的是中国近百年风云际会中,宁波鄞州的四个特殊的家族中的非凡人物:马家,出过国语注音的领衔提案者马裕藻和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翁家,出过中国地质学鼻祖翁文灏;沙家,沙孟海大家最熟悉,当代的沈家,一门的改革开放商业弄潮儿……
书以四封家书的形式,被不着痕迹地串了起来,书写着厚重的家国情怀。
从走访到搁笔,一年时间。出版社都惊叹她的投入——今年的春节都没有过,埋头奋笔。
“小小的一个鄞州,竟然出了四个这样的家族!”
还没有从写作的兴奋中缓过神来,王旭烽兴致盎然地讲着里面的典故——
“马衡,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在我看来他就是个‘玉人’,天才一样的人。20出头的时候入赘,过着600块大洋一个月的上海小开生活,玩马术,玩金石,玩成大家。后来被二哥马裕藻叫去北大,他什么也无所谓就北上了。到了教什么呢?人家以为他只会玩马,就让他当个教马术的体育老师,他也无所谓。教了两年,才知道这原来是个金石大家,又开始教史。后来又去故宫博物院当院长。进博物院的时候,前面有人提着镰刀,他在后头把袖口裤脚扎得结结实实——故宫里面已经杂草丛生。此后多年,他一直在主持博物院的整理保护工作。”
“我原以为像马衡这样的人物,故宫博物院院长,西泠印社社长,大家都该知道。没想到并非如此。”王旭烽说,这也是她提笔写《家国书》的原因之一。
文人的家国情怀,总在不经意间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