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甘醇厚,具有陈香味的独特,用这种散茶为原料,再经过加工蒸压成不同形状紧压茶,分为:普洱沱茶、普洱方茶、竹筒茶、普洱紧压茶、普洱圆茶、普洱砖茶等。
普洱沱茶由过去的紧压茶演变而来,从它的表面看去很象圆面包,底似厚壁碗,中间下凹,象厚壁碗形,依原料不同分为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用普洱散茶压制而成的肖云南普洱沱茶,清光26年(1900),景谷县谷街人李文相创办制茶访,用优质的晒青毛茶为作原料,土方法蒸压成月饼形砖茶,又叫“谷茶”,到了28年(1902)砖茶运销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壮的砖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沱江一带去销售,于是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于是该茶畅销无际,被誉名“沱茶”,随后,勐海、下关、景谷、普洱、思茅也生产沱茶。
沱茶在紧压茶中属于品质最佳,汤色橙黄明亮,香色清正,滋味浓厚甘和,对降血脂有比较有特殊的药理作用,享誉海内外,于1986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纳地九界世界食品颁奖会上,荣获世界食品汉白玉金冠奖。
普洱方茶,以晒绿茶“滇青”为原料蒸压而成,蒸后在摸形压成正方块形,在方茶摸形上制有“福、禄、寿、喜”、“普洱茶”压时凸字印在茶上,普洱方茶外形光洁平整,白豪头露,香味甘和浓厚,有字者为礼品茶,是清代时作为上贡给朝廷的贡茶,而皇帝赐给臣子们的礼物当中也常用到普洱方茶,而后来明间们也叫“福禄寿喜”方茶为“四喜方茶”,无字的为普通方茶,现有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有生产。
竹筒茶是特有的历史名茶,因为茶叶用竹筒装而具有香味而得名,将茶叶杀青蒸软,(于蒸糯米饭的时侯一起蒸,茶叶吸收糯米香后,揉捻装进竹筒内,捣宝加盖,竹筒上打孔,在40度的炭火上慢慢烘烤至干成的柱形茶,径为3-8厘米,长8-20厘米不等,柱体面光滑,毫较多,色泽为绿色、深褐色,泡后香气馥郁,具有竹香.糯米香.还有茶香为三香一体的特殊风味,竹筒茶勐海县有产。
普洱紧茶是一种后发酵紧压茶,问世于沱茶之后,是由姑娘茶演变而来,是供应藏族兄弟民族的传统茶品,以前是蒸压成带柄的心脏形茶圆,之后,紧压茶用粗茶在中心分为“底茶”,二水茶包于底茶之外分为“二盖”,黑优者再包于二盖之外分为“高品”紧茶每七个以糯竹叶包作一包为一“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景谷茶厂加工的心脏形宝焰牌茶,靠手工和机器加工,以产品调省边销,以1967年起改制长方形砖茶,供销西转藏和省内明区,被称为“普洱砖茶”紧茶集与于景谷、景东茶区,勐海和下关沱茶厂加工压制,香气浓厚.滋味醇和,是藏族同胞所爱的茶叶之一。
普洱圆茶是一种圆饼形的蒸压黑茶,包装每筒七块,又称“七子饼茶”圆茶以后发酵的黑茶作底茶又称“底茶”即为圆茶,外形如圆月,这种圆饼茶比小饼茶大,又称为“大饼茶”,圆茶外形圆整,有特殊的陈香味,是传统出口的优良品种,销到港、奥、台、东南亚一带,国内多数用于彩礼贵赠亲友,意思为全家团圆,多子多孙,富贵吉祥之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昏姻嫁娶,非送此茶不可,相传至今,圆茶在1949年以前, 思茅、易武、佛海生产较多,现在思茅、景东、勐海都在生产此品。
普洱砖茶,制砖茶的茶树品种特翼,所产的茶叶大而圆,制成品的普洱形状优如砖扇,故称砖茶。清《普洱府志》摘:“大而圆者名砖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雨前采制,属于茶芽头,卖后所得的货银作为自己的妆资,故称之女儿茶,形状小而圆,“即四两重砖茶也”,清朝皇家十分喜爱饮用思茅采办上贡的砖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砖茶贡品宝物中,仍然有女儿茶、普洱金瓜贡茶等。清代赵学敏《本草钢目拾遗》载:普洱茶有“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今思茅仍然生产砖茶、金瓜贡茶等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