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佛教

        与普洱茶有关的佛教有:思普区的汉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滇西北迪庆及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多为汉族信仰,澜沧、西盟部分拉祜族亦信仰,其寺院,最早见于《普洱府志》载:观音阁在府城西北,明万历年间土舍那天建临莲池上又莲台寺,康熙五十年修。现该寺经修缮仍在观音山。滇沅县者东有明代天启年间的和尚洞。进入清朝以后,思普区境内汉传佛教佛寺佛坛增多,思茅、普洱、墨江、景谷、镇沅、景东、江城、澜沧等到均有分布,佛教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内容有:忏法、盂兰盆会、佛陀诞辰(农历四月初八)、成道日(农历腊月初八)、涅槃日(农历二月十五日)、观音成佛节等节日,众生斋戒设坛,举行法会等。出家僧尼入寺后一律以“释”为姓,僧尼必须素食,守十戒,平时住寺礼佛,诵经、坐禅、以“禅定”作为基本的修行方法,此外从事一些农事和手工劳动。佛教认为:茶有三德,一、坐禅时,通夜不眠;二、满腹时可帮助消化;三、茶为不发之物,可抑制性欲。僧人解渴、坐禅、祈祷、茶会均要用茶。坐禅要做到跏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如此长时间的坐禅,势必产生疲劳困倦,需要饮茶醒脑提神,方能坚持。再者,僧人还有“过午不食”的戒律,因经,具有提神盆思,破睡驱眠,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效益的茶,便自然成了僧人们所必须的而又不违反教义戒规的最理想的饮料了。佛教历来提倡禁欲、禁酒、戒荤吃素,而茶汁性淡,醒脑提神,即符合佛教戒酒禁欲,忍受苦难的教义,同时又利于佛教修练“禅定”时以茶助兴。因此,佛家把茶叶视为“神物”,历来倡导饮茶。佛门寺院还在不同的场合饮用其茶:以茶敬佛祖、菩萨、祖师、因“奠茶”表示对其无上崇敬和尊重;以茶敬施主,香客及游览者,沿袭着我国人民传统的客来敬茶的习俗,用“寺院茶”表示对来者的敬意;以茶为受戒僧人虔饮,僧人在受戒前后均饮用“受戒茶”,让僧人受戒后虔诚坐禅。可以说,大乘佛教的诸多佛事活动离不开茶。

        南传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称为“巴利语经典系佛教”,此佛教传入思普区的时间已有数百年之久,在西双版纳、孟连、景谷、墨江、普洱、思茅、江城、西盟、澜沧等地,傣族、布朗族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此教与茶密不可分。傣族称佛寺为“碗”,一般分三个等级,土司所在地的佛寺称总佛寺,四座以上村寨寺组成的佛寺其中一座为中心佛寺;最基层一级的就是一个寨子的寨佛寺,1996年统计,全区有佛寺168座,分布于景谷、江城、澜沧、孟连、西盟5个县。佛寺的祭司“安章”主持宗教活动,丧葬和祭神驱鬼,接待来客,均要用茶。过“雨安居”关门节时,进入斋戒期(从傣历九月月圆日到十一月月圆日,整三个月》,佛寺坐禅及信教老年人住进佛寺持戒、听经、坐禅时也要饮茶。傣历一、二月间赕小窝铺“豪巴立哇”(又称“豪干”)最大的斋期时,按佛规就邀四十座佛寺“都”以上的僧侣40人,带“萨玛尼”级侍从参加,一部分僧侣住佛寺大殿,傣语称“帕哄”,一部分则住进事先在佛寺周围搭好的小窝铺内,傣语称“帕厅”。两部分僧侣分别选出负责人,每日早晚集体上佛寺大殿诵经礼佛,中午集体进行萨堂自咨,其余时间各自在住处坐禅,这些活动均伴随着饮茶。举行“赕小窝铺”活动期间,信徒一般不出工劳动,每天做最好的饭茶供僧侣食用。僧侣衣食住行及宗教生活完全模仿古代僧伽的生活方式,时间为15天,通过这种“赕”的形式给僧侣静养修身,洗心革面的机会,祈求平安无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茶也随之有其用场。

        云南滇西北迪庆藏族地区及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的用茶,大都是思普区运去的普洱茶。藏传佛教徒不仅用茶自饮、待客、供奉佛祖,而且举行茶会,据载,西藏喀温巴穆大喇嘛庙,四方云游僧巡礼,和尚常常到此聚会,同时举行盛大的茶会。巡行和尚笃诚信佛,用茶款待全体喇嘛,全庙有4000多喇嘛,每人饮两杯,便需8000杯,当时费银50两。据查理·鲍乐《西藏人民》一书载,二、三月间,西藏喇嘛举行三星期盛大的祈祷会,在此期间还有大型的茶会。数千名喇嘛披着庄严的法衣排列成行,静坐在殿内的蒲园上。年轻的喇嘛,端出热腾腾的茶壶,施主拜伏在地,将茶汤分给众僧。与此同时,施主大唱“赞美歌”,富裕的巡行和尚,将点心或牛酪等物加进茶中。据《西藏旧传》载:苏纽某国王曾连续八日举行大飧宴,这里大飧宴也喝点心牛酪的茶汤。会后,信士们游山,穷人携带茶锅、茶碗,在山腰上烧水喝茶,享乐一天。藏传佛教与普洱茶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作者(来源):黄桂枢《普洱茶文化大观》

更多关于普洱茶与佛教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