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种审美的宗教
添加时间:2008-10-11
出自:谢无忌
浏览:1754次
茶是一种审美的宗教,了解茶、喜欢茶、酷爱茶的人,也许都会同意这句话,在生活中,我们尽力去追求一种超乎生活本身的艺术,茶是其中一种途径,茶不只是一盏以水沏茶叶所得的饮料,它使我们在喧嚣尘世得以静心、凝神,茶是一种禅,也是道。
虽然茶被赋予如此多的意义,但它也并未以仙风道骨之姿,出尘出世,恰相反,它也是我们的日常饮品,只要喜欢,每日可饮,可俗,可雅。它是世外高人羽扇纶巾松下石上竹炉炖水火微红的高雅情致,也是凡夫俗子烈日下奔忙随手可取就以解渴为目的的一碗水,它可以是英国贵族贵妇人沙龙的下午茶,亦可以是病人的药,茶姿百态、茶香百味,也是世事百态、百味。
手里的这本书,《说茶》,是日本人冈仓天心著,初看时,有点妒羡交加之感,为何作为茶的故乡,中国却没有出过这样的书?为何偏偏是日本人写就?看下去,便慢慢觉到自己的狭隘,茶,是超乎国界的,一如审美,一如宗教,也许,谁写并不是太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把茶的精神写出来,能够把人对茶的意境的追求写出来。
只是,什么是意境呢?即使我看了这本书,如此喜欢这本书,文字、插图,我也仍然难以描述茶的意境。或者一如那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茶亦如此。冈仓天心写出的,其实只是一部分,或者说,他描写了他理解的部分,而读者,却藉由每人不同的阅历、心情、向往、追求,进行不同的解读。
捧书看时,常觉迷醉。张潮曾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看书时,常会神游物外,眼睛透过上面的文字和图片遐思悠远。每一日,我几乎都喝不同的茶,但很多时,其实不知茶滋味,茶徒具形式。真正享有茶的时刻,其实只是茶,茶色、茶味,浮生中片刻欢娱宁静,当然,又不止是茶,茶需要环境,需要气氛,需要器具,需要花的点缀。是以,日本对茶道极其重视,饮茶,往往有专门的茶室,而这些,都不尚虚华,茶室其实是简朴的,纯粹的,只是为茶而设,竹木土石,简洁朴实,那些茶室,均透着宁静气氛,让人即使只是看图片,都觉得心静下来。在这里,茶与茶室,其实是美与自然的代表。
如果说,茶可使人的灵魂轻盈,超脱俗世,不爱茶、不懂茶的人可能不会同意。但千利休以临终茶的仪式,在最后一道茶中与亲友作别,含笑步入永恒世界,那无疑使茶又具备某种特殊意义,茶道也因此更得到升华。如果把“生如夏花死如秋叶”一句改为“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茶叶之静美”,我不知道,是否虚妄。但是无疑,千利休正是实践了这样一句话:“茶道大师首先努力使自己成为艺术,而不是艺术家。这就是审美主义的禅。”更多的人是相反的,我们急于成为艺术家,而非艺术本身,我们因此一味追求茶艺术,而忽略了茶的本味。
此书中,我特别喜欢,是那些茶具的图片。它们的精美,恰恰表现在朴拙。相形之下,中国的茶具倾向于精致,即使是以朴拙著称的紫砂壶,除了少数的大师之作,也是越来越精细了,精细不是不美,但是不够自然。书中的“黑织部茶碗”、“织部筒茶碗”、“濑户黑茶碗”等,无一不透着浑然天成的“拙”,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志野芦绘水罐”只是寥寥数笔,在杯身上勾出芦叶形,但透着空阔萧落之意,而尺八花瓶和竹船形花瓶都是直接以竹筒制作,纯出天然。
有些书极其美丽,值得收藏,如《旷野的声音》,如这本《茶说》。
来自: 萧秋水 (深圳)
虽然茶被赋予如此多的意义,但它也并未以仙风道骨之姿,出尘出世,恰相反,它也是我们的日常饮品,只要喜欢,每日可饮,可俗,可雅。它是世外高人羽扇纶巾松下石上竹炉炖水火微红的高雅情致,也是凡夫俗子烈日下奔忙随手可取就以解渴为目的的一碗水,它可以是英国贵族贵妇人沙龙的下午茶,亦可以是病人的药,茶姿百态、茶香百味,也是世事百态、百味。
手里的这本书,《说茶》,是日本人冈仓天心著,初看时,有点妒羡交加之感,为何作为茶的故乡,中国却没有出过这样的书?为何偏偏是日本人写就?看下去,便慢慢觉到自己的狭隘,茶,是超乎国界的,一如审美,一如宗教,也许,谁写并不是太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把茶的精神写出来,能够把人对茶的意境的追求写出来。
只是,什么是意境呢?即使我看了这本书,如此喜欢这本书,文字、插图,我也仍然难以描述茶的意境。或者一如那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茶亦如此。冈仓天心写出的,其实只是一部分,或者说,他描写了他理解的部分,而读者,却藉由每人不同的阅历、心情、向往、追求,进行不同的解读。
捧书看时,常觉迷醉。张潮曾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看书时,常会神游物外,眼睛透过上面的文字和图片遐思悠远。每一日,我几乎都喝不同的茶,但很多时,其实不知茶滋味,茶徒具形式。真正享有茶的时刻,其实只是茶,茶色、茶味,浮生中片刻欢娱宁静,当然,又不止是茶,茶需要环境,需要气氛,需要器具,需要花的点缀。是以,日本对茶道极其重视,饮茶,往往有专门的茶室,而这些,都不尚虚华,茶室其实是简朴的,纯粹的,只是为茶而设,竹木土石,简洁朴实,那些茶室,均透着宁静气氛,让人即使只是看图片,都觉得心静下来。在这里,茶与茶室,其实是美与自然的代表。
如果说,茶可使人的灵魂轻盈,超脱俗世,不爱茶、不懂茶的人可能不会同意。但千利休以临终茶的仪式,在最后一道茶中与亲友作别,含笑步入永恒世界,那无疑使茶又具备某种特殊意义,茶道也因此更得到升华。如果把“生如夏花死如秋叶”一句改为“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茶叶之静美”,我不知道,是否虚妄。但是无疑,千利休正是实践了这样一句话:“茶道大师首先努力使自己成为艺术,而不是艺术家。这就是审美主义的禅。”更多的人是相反的,我们急于成为艺术家,而非艺术本身,我们因此一味追求茶艺术,而忽略了茶的本味。
此书中,我特别喜欢,是那些茶具的图片。它们的精美,恰恰表现在朴拙。相形之下,中国的茶具倾向于精致,即使是以朴拙著称的紫砂壶,除了少数的大师之作,也是越来越精细了,精细不是不美,但是不够自然。书中的“黑织部茶碗”、“织部筒茶碗”、“濑户黑茶碗”等,无一不透着浑然天成的“拙”,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志野芦绘水罐”只是寥寥数笔,在杯身上勾出芦叶形,但透着空阔萧落之意,而尺八花瓶和竹船形花瓶都是直接以竹筒制作,纯出天然。
有些书极其美丽,值得收藏,如《旷野的声音》,如这本《茶说》。
来自: 萧秋水 (深圳)
[声明] 易茶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参考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关于茶是一种审美的宗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