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茶叶统筹发展 十二五规划启航

全国茶叶统筹发展十二五规划启航

背景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研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国务院明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确定基本的战略和思路。

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开始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十一个五年计划。五年一大步,五年一个大台阶。一个个顺序推出的五年计划,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指导着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谱写着新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随着五中全会的举行,十二五规划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部门,也都已经开始手酝酿区域和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为明年的十二五开局之年早作谋划。

中国茶产业,下一个五年将会进入一个怎样的时代?茶行业,有没有为十二五规划做好准备?

“中国茶产业十一五规划未能出台,但愿十二五规划早日实施。”某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茶产业近十几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呼吁新的管理政策,急需制定一个全国性的发展规划。茶产业,不要再错过十二五规划的大舞台了!”

蓬勃的行业短缺的规划

2009年,我国茶园面积达185万公顷,茶叶产量136万吨,出口30.3万吨。据估计,有8000万农民涉足茶产业。飞速发展的茶产业,为从业人员带来了财富,但是也暗含着商业发展的危机。有业内专家预测,生产总量超过150万吨以后,中国茶叶将出现过剩,进入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而目前国内茶园面积仍在急速扩张。茶叶生产已经快速发展了十几年,居安思危,必须提高忧患意识。

“中国茶产业处在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转移中,与数量发展阶段相比,质量型发展更需要宏观引导和政府在科研、组织以及产业政策方面的积极配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说,“这是茶叶行业制定全国性发展规划的经济学基础。现在的茶产业,特别需要社会的支持,这其中就包括政府的帮助和产业政策的制定。”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全国性的茶叶发展规划,主要是农业部2009年出台的《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对这份规划,国内业界有褒有贬。这份文件,毕竟对全国一盘棋做了思考,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因此而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褒扬。另一方面,作为农业部出台的规划,它自然侧重于农业种植环节,而对商业、加工、资本等产业环节的关照低于业内人士的热望,因此也常受指责。--大家太渴望一个全国性的协调了,恨不得一个规划解决所有的问题。

“茶叶行业发展太快,而茶叶管理政出多门,娘家太多,这些因素是导致全国性规划短缺的重要原因。”某业内资深人士说。

未受重视的十一五规划

不少人都还记得,茶行业曾有一份《茶行业“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规划》草稿。

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牵头,联合各省茶叶协会和相关部门草拟了一份茶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然后,在送交发改委、商业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质检总局等国家部委的相关职能部门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不了了之。

起草调研的过程很辛苦,但大家依然热情高涨。最后石沉大海,大家都不乐意了。资深人士评价说,没有主管部门重视、管理这件事。政府更关注粮、棉、油、肉、禽、蛋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宗农副产品,虽然茶叶影响很大,但是,在多数日常生活中毕竟属于非必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属于小商品。全国茶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大概会步十一五规划的后尘吧。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茶叶发展,最好能制定出台一份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省级政府单列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没有出台地方茶叶发展规划,虽然有些省级政府出台了中长期茶叶发展规划。而在地市、县级政府层面,不少茶叶重镇都出台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王庆说,“因此可见,茶叶在省级区域经济中还没有占据突出的位置,产业比较小,政府层面的重视也有待强化。明年,应该会有省级政府出台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一个进步。”

十二五规划怎么画

“无论什么级别的茶产业十二五规划,都应该首先把握茶产业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的大趋势。”王庆说,“很多发展规划,大多局限于传统行业的规划编制模式,没有体现茶叶的特色。”

目前出台的不少区域茶叶发展规划,多数依然着眼于数量型规划,比方说茶园面积增长,很少涉及质量型发展,比如茶园单产、劳动生产率、亩产经济效益等。这种“季节性生产,全年应用”,不应该再以扩大种植面积为主要着眼点。

规划质量型发展,就要特别关注科技含量,比如机械化、深加工等,调整产品结构,开发解决富裕生产力,比如大宗夏秋茶开发,培养品牌,解决名茶和名牌的问题,比如扶持龙头企业等。

“最近几年,业外资金不断流入,为行业带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外来资本力量很强大,可以对产业发展形成显著影响。在制订十二五规划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茶叶资本规划。”王庆说。

十一五期间,我国茶叶出口有所进展,但是,发展不是很快,主要还是产品结构不对路的问题。随着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速度的加快,这个问题也会逐渐解决。增加出口,一方面要加大向世界推广中国茶叶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国际市场认可的产品。

王庆认为,规划不仅要有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制定好配套政策和措施。(薛城)

记者手记:

产业学费,谁来交?

播种、育苗、采茶、制茶、贩茶、卖茶,这是茶产业的传统模式。这个陈旧的模式,不需要太多的社会分工,茶农、茶商,两个群体足够了。从业者,或者子承父业,或者拜师学艺,虽然常常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但却也已经足已应对产业发展的需求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可以远离政府调控,更不需仰仗行业聚会的协调。

然而,今天,我们面对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茶叶发展模式正在形成。从业人员分工越来越精细,除了茶农和茶商,出现了许多全新的产业因素,比如更专业的科研人员、现代化的生产体系、开放的资本诉求、琐细的国际贸易纠纷、激烈的国际竞争、非饮之用……等等。

这一个新的模式,依然没有成型。但是,各地都在探索。探索,就注定要付出失败的代价,这就是产业发展上交的“学费”。同一个失败,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上演;同一个探索,由不同的团队重复攻关。如果协调充分,这笔产业学费可以降低两成、三成,甚至更多。

额外花出去的这些钱,是谁的负担?是整个产业的负担,也是每一位从业者的负担!市场的力量是强大而公平的,纵然这笔钱不是由某一个群体直接“上交”,也会通过价值传导实现“再分配”,均匀地分给产业的各个环节--商人、茶农、税收、财政支出、工厂、资本与科研机构等。

不仅如此,行业资本因此而减少,也会再次阻滞茶产业的进步。这是学费高昂带来的次生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契机,来减少这笔学费。能够担当这个责任的,就是一份全国性的茶叶发展规划。这份规划,要致力于解决行业发展的诸多共性和瓶颈问题,这样,就可以为各地企业和茶乡政府一次性交清所有学费,避免重复交费,节省社会财富的浪费。

在这个新的茶叶发展模式正在萌芽的时候,乘着十二五规划出台的契机,制定一个全国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在是顺应时代使命的紧急要求。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行动,不要让这个从业人员庞大的产业,再苦等五年了!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更多关于全国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