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谈吴鸣的紫砂壶

   一、 紫砂潮波澜骤起

      紫器、应起自宋元,至明而盛。之后,壶师辈出,几经兴衰,至二十世界八十年代,随着台湾省与大陆经济的增涨,人们开始商展之暇,求片刻之娴静与鉴赏古玩之心态,茶文化与壶艺因之大盛,由此而引发的制壶热,可谓空前。壶之形制装饰,亦五花八门,百态千姿。

      在紫砂浪潮猛涨的十余年里,推波助澜,的确造就了椅披制壶高手,他们有传统功力,有精湛技艺,推动了紫砂的发展。然而,不想发财者,却硬深搬硬凑,或重复古已有之,今已有之的紫器,或窃取别人的成果,甚至之前直接造假。此外由于艺人多由师徒相传,又受文化,视野与审美能力的局限,要跳出原有紫砂的模式就显得有点艰难。于是自然产生对众多紫砂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慨。而吴鸣,却在不断的探索中,为自己开拓出一个新的开阔的绿洲:

      1、他继承传统,研究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遗产。

      2、他求学、读书、钻研书画与民间工艺。,用文化的深层次开发紫砂艺术的深层次。

      3、他善于兼收并容,对于文艺新潮,对于欧、美、日兴起的以抒发 个性,表现自我为主的陶艺,也认真进行研究与探索。

      4、最重要的,他有个沉静而又倔强的个性,在创作中,他从来都是耻于与人雷同。这就使他的作品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这个陶瓷的白花园中。

      如《清水吟》壶,壶分高矮两式,全是以莲为主题,莲茎、莲蓬、莲花、莲叶,形象生动地幻化壶与托盘,似仿生又不全是仿生,思之所至,随意点缀,以求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趣天成的效果,〈布衣吟〉壶,是以布的褶皱及粗布纹为主要纹饰的壶系列,不下七、八件,造型各异,并镌有各自不同的题记,以作者当时的心境。这个系列的特点是,作者企求从粗陋的物品中,发掘朴素之美,而制作手法,亦拙朴、平易,如远古之石器、民间的泥塑,陕北的剪纸,不华丽,不矫饰,却散发着田园泥土的芳香。

      《千回百转》壶,以石磨为题,以憨牛为饰。制作中,重石质,重“千回百转”的感觉刻划。不难想象,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着人生的劳苦和艰辛。《清泉石上流》,在光滑园柔的壶体上,纹进条条色泥,看去如清泉四溢。

      《悠悠岁月壶》,作者大胆地将制作如朽木之泥条,横贯壶身而过,穿过的部分为壶咀,未穿过的部分为把手。打破并简化了壶的传统结构。壶身饰以抽象画面,条条色泥如水挂下,似说光阴如水。下边一个红的色块,是日出也是日落。整个造型与装饰,流露出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惆怅与追忆。《商周遗韵》,壶与文具组合,色泽如青铜。器物造型简朴深沉,能把人隐约地引入遥远的怀古幽思。

      《小屋春秋》壶更能引人瞩目。壶为一茅舍,竹梁作把,烟囱作盖作纽,盘之周边,刻成篱笆小院,盘底刻“小屋春秋”四个变体篆字,杯五只,高低大小不一,如井圈,如石臼,如木桶。这套茶器,农家情调浓郁,充满田园风韵。

      还有《段木趣集》系列,共六、七壶,有的装把手,有的装提梁,把手不是平常看到的把手——削一块粗糙的木块,中间挖一个大窟窿镶在断木旁。提梁也不是常见的提梁——削三根粗糙的木条进行拼接。断木为壶体,有高有矮,有扁有园。苍老的皮层,皮层脱落处的木质裸露,节的变化,风雨昆虫的蛀蚀,木与皮层的创伤与裂痕,都诉说着岁月的苍老与悠远。它质朴,去蕴涵着大自然的丰富。它稚拙,去蓄积着作者反朴归真 的情趣与巧思。

      还有一把《朽木可雕》壶,把木稚的年轮、纹理表达得淋漓尽致,那遥远昨天的绿色生命,而今天,当它们生命的遗迹依然以舒展、回环的纹理与班驳的色彩给人以美的感受时,不禁使人想起它们叶茂明花,挺拔多资的往昔,……。作者突破传统模式,别出心裁的思维与不同常规的现代派手法历历在目。而作为器皿,他的每个造型,功能又是完备的。

二、 静中天地宽

      吴鸣,江苏宜兴人,1957年生。7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77年进宜兴轻工业学校学陶瓷美术,83年考入无锡轻工业职业大学,毕业后,曾应聘回宜兴轻校,任脚包装装潢、装饰画、广告、字体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课堂讲授,作品示范,技术辅导都不错,教学效果特好。89年,又回紫砂工艺厂,专门从事紫砂创作,直到现在。

      现代社会的从艺者有两种人,一种是附着型,像藤萝一样,附着大树攀缘而上,以此达到自己的高度。一种是自立型,在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过程中,用辛劳与智慧向高处攀登。吴鸣,自然是属于后者。

      吴鸣为事执着,性格沉静内向,有个性,善思考。工作 之余,爱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喜欢诗词文学。喜欢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的质朴和真率。能画能书,能诗文篆刻,关注不同艺术潮流的起落。他喜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流”的旷陌与孤寂。也接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涩和细腻。作书作画作篆刻,则常寓形象巧思于作品中,他也进行陶艺创作,有一批很有特色的作品。也进行古今壶艺理论上的探索与思考。他不象一般艺人那样只埋头做壶。看他发表在《江苏陶瓷》上的文章,就知道他熟悉源流,且明理法,知利弊,并能找出适合自己开拓的荒原。

      “从存世作品看,早期造型主要采用几何分割组合及图案的规则处理。其手法是较规矩,有法度,重对称,制作讲究。视觉淳厚古朴。此类造型奠定了紫砂传统造型的基调……可以说,即便是到目前为止,它还是紫砂造型语言的主流。是组成紫砂美学内涵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随着陈鸣远等为代表的仿真作品,俗称“花货”的出现,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格局。至此,紫砂的传统制作语言基本形成。再是以曼生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因酷爱紫砂而使书画陶刻介入,又使紫砂作品平添了几分书卷气,加重了文化气息及纯艺术倾向,形成了紫砂的又一风格。以后,紫砂创作基本在这三大语言体系中流连、徘徊,完善和变化。久而久之,愈积愈厚,在树立起自己形象的同时,又制约了自身的进展。

      他明白已有的三大语言、体系取得的成功及其局限就。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有其自身的局限的。在他的另一篇文章里,他谈到在一些盲目商业行为的“哄炒”虚假,造成了“珠玑并出”“鱼目混珠”的混乱局面,使紫砂出现了误区,并呼吁应有正常的符合实际的褒贬与评论,有理论上的探讨与研究,以兴利除弊,使紫砂艺术向着更健康,更开阔,更高的境界迈进。

      以主观意识为第一性,注重自我表现,以表达作者的心理审美过程——所思、所想、所喜、所怒、所哀、所乐等特征,使作品常有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因素,这种具有时代特性的创作倾向,终将对紫砂的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吴鸣正携带着传统的精华与这条时代的新路接轨。从前面介绍过的及近年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看,一股既有传统,又有明显现代特征的紫砂器,像一条清流,已在他的作品中悄然汇成。

      他还有一段文字:“我希望以新的观念、新的构架、新的形态,带着我的思虑与审视,泪水与欢欣、甚至生命,融入这圣洁的陶土”。情况就是这样。这里,我们看到,吴鸣对紫砂艺术的投入、是全身心的。

 三,再看看他的获奖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省、市与国家级奖。

      1989年,作品《日月星》,获日本美浓第二届国际陶展入选奖。

      1992年,作品《期待》,获日本美浓第三届陶展评委特别奖。这是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在国际大赛中,独有的获奖者。

      看到紫砂大部分陈陈相袭,吴鸣全力进行突破。《期待》就是具有大的突破性的作品,不抄袭,是吴鸣创作的信条。他的《期待》构思新颖,造型结构打破了常规,将把手放在咀与盖之键,打破传统的盖在中间,咀、把依附于壶体两侧的格式。形式感,视觉感都是全新的。有别于古往今来任何一件紫砂器。整套造型主次有序,强弱和谐,摘与壶身、杯身、碟子,高低大小 宽窄,对比奇巧,呼应含情。有时代感,有现代人的情调、思维与风貌。采用传统的制作方式,局部、细节都用传统语言处理,使之细腻而精工,在工艺上形成了高品位。

      整套作品,格调清雅,情趣浓郁,活泼多姿。且形成了长幼有序的小群体,像一位母亲带着一群孩子翘首远望,望亲人归来,望师友归来。也是对未来,对无限美好的明天的期待。

      形式与情感,传统与创新,揉合得十分得体。

      吴鸣,刚过而立之年,其作品,已是紫砂芳花中,卓而不群、灿然怒放的一枝奇葩。

更多关于吴鸣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